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11月21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上表示,金融业有责任在建立、运用碳市场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使得碳市场在碳定价,引导包括投资、贷款、债券发行等各种融资方面服务减排。
碳价未来将趋同,“漂绿”“洗绿”不可持续
周小川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其他环境保护问题有所区别的原因在于它更加全球化,因此,每多排放一吨二氧化碳,最后对于气候变化的温度上升来讲,边际效应是同样的。
“从价格机制来讲,他们也应该是一个价格,或者说当前可能不是一个价格,越来越往后,越接近碳中和的目标,就越来越是一个价格。”周小川表示,从鼓励投资来讲,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后要想减少排放或者增加吸收的能力,它们的投资的效益也是最后趋同的。
不过,周小川也指出,碳市场想要实现这种价格特性,其中的关键就是有公正的度量,机构需要保持诚信,需要有审计和监管机构,各个机构需要保持透明度,“这些前提条件假设能够做到的话,二氧化碳的未来的价格应该是趋同,而且趋于一种均衡价格的。”
周小川进一步表示,起始期由于各个国家减排工作起步时间不同,碳市场价格会有的特别高,有的特别低,差距会比较大。原因在于,早期从比较容易的减排和化石能源替代上手,减排成本相对会低一些,随着未来攻坚,碳的边际价格就可能会显得更高,需要花更大的代价才能把“剩余硬骨头”的碳排放减下来。在此过程中,一些排放量高的国际大企业通过购买碳抵免(carbon credit),就会出现“洗绿”“漂绿”的行为。
“碳价格未来会趋于一致,趋于均衡,因此即便是有一些大公司,耍了一些花招,通过碳抵免的措施,用较低的价格回避了目前应尽的责任,这个也不会太长时间”,周小川表示,因为那些低价碳抵免逐步做完,成本就会上去,因此不可能出现长期、持续利用碳价格差距进行“漂绿”“洗绿”。
重视碳市场对价格形成和引导投资的作用
周小川认为,碳市场实际上是利用市场方式配置碳排放配额的重要举措,在这个市场配置的过程中,一方面它会决定碳排放价格,另一方面则会通过价格形成过程中的激励机制——鼓励减排,从而引导大量诸如对碳捕获、碳存储技术投资跨区投入。
周小川强调,碳市场探索刚刚起步,要重视其在价格形成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作为其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要重视其动员了多少资金进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特别包括碳评价和直接碳捕获,“现在(资金)缺口是相当大的,所以未来这方面任务是很重的,确实碳市场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周小川指出,除碳排放权这种配额市场外,还有自愿排放减低市场,这两种市场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原因在于,基于碳市场的价格形成和价格引导的作用可能不充分,一些国际组织即因此提出了应该制定碳市场的底线价格,“IMF在COP27上提出,在今后某个年份,发达国家的碳价格的底价应该达到多少,中国应该达到多少,印度应该达到多少。”
对于不同国家、地区形成的不同碳市场,周小川认为,可参照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沪港通、沪伦通、中德通市场连通技术,使得市场逐步、可控连通,使得价格逐渐有所趋同。
最后,周小川表示,要在研究碳市场动态特性情况下,考虑未来如何建设好、运用好碳市场,为实现“双碳”目标,为实现全球的气候变化的控制目标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