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9-29 16:45:14 作者:倪克
来源:索比光伏网原创
9月27日,通威股份宣布再次上调电池片价格,其中单晶PERC电池182尺寸和210尺寸分别上涨0.02元/W和0.03元/W至1.33元/W,年初至今涨幅均达到18.8%。
同日,中来股份亦宣布上调电池片价格,其中单晶N型TOPCon电池(140μm,双面)182尺寸和210尺寸均上涨0.04元/W至1.44元/W和1.45元/W。
结合PV Infolink发布的数据来看,2022年初至今,单晶PERC电池182尺寸和210尺寸的涨幅分别达到22%和24%,而2021年全年,涨幅仅为13%和8%。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隆基绿能刚刚发布了最新硅片价格,与2个月之前的报价相比没有任何变化。显然,电池片价格的上涨,并非是受上游成本传导所致。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
·首先,受N型电池技术变革的影响,2022年几乎没有新增PERC产能,而市场需求则大幅提升。
·其次,大尺寸市占率快速提升,166及以下尺寸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市场,但截至2021年末,大尺寸产能占比仅在50%左右。
·第三,新增N型电池产能因良率、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第四,通威股份发力组件环节,电池自用比例逐渐提升,压缩外售规模。
种种因素叠加,导致PERC电池的供给趋紧,继而提升了企业的议价能力。
受益于此,电池片厂商的盈利能力也得到显著修复。例如,爱旭股份进入2022年以来,单季度毛利率持续上行,由2021Q4的5.85%提升至2022Q2的11.05%,变动幅度高达89%。
随着盈利能力的修复,叠加N型技术红利,电池片企业也成为了A股市场中资金炒作的热点。像爱旭股份、钧达股份两大专业化电池片厂商,自4月27日以来股价最高涨幅分别达到325%和305%。
而且,在近期光伏板块整体持续萎靡的背景下,电池片概念股的股价依旧坚挺,调整幅度相对有限。例如,钧达股份和爱旭股份近期的最大跌幅分别为26%和36%,而多数企业均已接近“腰斩”。
显然,在多重利好叠加之下,电池片概念已经成为了当下光伏板块的最佳投资方向,而各家企业的N型电池技术进展,也牵动着市场的“心”。
9月28日,隆基绿能15GW HPBC产能正式投产,转换效率达到24.5%,预计2023年将实现达产。据悉,HPBC的技术路线为P型IBC,基础技术仍为PERC。由于其正面无金属栅线遮挡,外形美观,因此更适合分布式场景。
联想到欧盟在近期提出的“能源系统数字化”计划中要求所有商业和公共建筑的屋顶在2027年之前、所有新住宅建筑在2029年之前均需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外形美观的IBC组件产品有望凭借“高颜值”获得产品溢价。
当然,除了隆基绿能以外,爱旭股份也是IBC技术的忠实“拥簇”。近期,爱旭股份向珠海迈科斯采购了价值4.5亿元的电池生产设备,以加速推进珠海6.5GW ABC产能的建设。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ABC产能预计将于2022Q3正式投产,量产平均转换效率高达25.5%。
相比于IBC的“二龙戏珠”,TOPCon和HJT两大主流技术路线则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
晶科能源作为TOPCon的“带头大哥”一骑绝尘,其16GW TOPCon产能已于上半年率先投产,平均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4.8%。根据公司的规划,预计至年末产能规模将超过30GW。此外,通威股份(8.5GW)、钧达股份(8GW)、天合光能(8GW)的TOPCon产能预计将于下半年投产。
而东方日升、爱康科技、金刚玻璃等HJT技术路线的践行者,在经济性仍有待提高的背景下,已经或者即将实现量产。其中金刚玻璃和爱康科技已经实现GW级量产,爱康科技的远期规划更是高达40GW;东方日升预计至年末将形成2GW产能,平均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5.2%,远期规划达到15GW。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业内对于TOPCon的经济性已经没有任何异议,但对于HJT的经济性拐点却出现了不同观点。以通威股份、隆基绿能为代表的光伏巨头,均表示HJT在1-2年内不具备经济性,而迈为股份、安徽华晟等企业则认为今年下半年HJT组件成本能够与PERC持平,2023年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
随着N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不断加速,叠加叠层、钙钛矿等前沿电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索比光伏网认为,当前的电池片环节已经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且预计将持续3-5年时间:
·前期,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享受一定的技术红利,但随着新增产能的投产会有所下降。
·中期,拥有先进产能优势、转换效率优势、生产成本优势的企业将逐步脱颖而出。不同于PERC时代的单一技术路线,N型时代下的“多线共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继而避免同质化竞争下盈利能力的下降。
·后期,叠层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先的企业将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并享受超额利润。伴随着技术难度的不断提升,其也有望在更长时间内建立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