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9-19 20:01:23 作者:倪克
来源:索比光伏网原创
9月14日,欧盟委员会迎合美国的“UFLPA”,正式提议禁止所有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A股市场的巨震,光伏板块全线暴跌,中证光伏产业指数(CSI:931151)跌幅达到6.67%。而就在今年4月举行的2022年布鲁塞尔行业峰会上,欧盟能源专员Kadri Simson表示,欧盟委员会要将制造业带回欧洲,创建欧洲的光伏生产线,并为这一目标“不惜一切代价”。
显然,在“Repower EU”能源计划下,欧盟并不希望将发展空间广阔的本土光伏市场拱手相让,意图再次掷出政治手段打压中国光伏产业。不过,相比于十年前,此时的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具备了绝对的市场统治力。而欧盟的打压,尤其是妄图振兴本土光伏产业,无异于异想天开。试问,一个电力匮乏且成本高企的地区,拿什么发展光伏?
| 欧洲市场尚有4倍发展空间
欧盟共有27个成员国,占欧洲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70%,像荷兰、西班牙、波兰、德国、希腊、法国等我国光伏组件的出口重镇均为成员国之一。早在1990年,欧盟便已实现“碳达峰”,是全球最早致力于低碳发展的地区。
进入21世纪以后,“绿色经济”逐步成为欧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心,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根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20年末欧盟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已经提升至22%,而煤炭占比则下降至12%左右。
进入2022年以后,由于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超过20%的天然气受俄乌战争影响供给紧缺,导致电力价格飙升,欧洲经济因此而陷入全面衰退,部分高耗能的制造业企业甚至不得不停工停产。
为了摆脱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以及恢复经济,欧盟发布了总投资约2100亿欧元的“Repower EU”能源计划,拟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由40%提高到45%,并提出到2025年光伏发电能力翻一番、到2030年光伏装机量达到600GW的发展目标。而截至2021年末,欧盟的累计光伏装机量仅为165GW,尚有接近4倍的发展空间。
在能源危机以及“Repower EU”的支撑下,2022年欧洲光伏市场全面暴发,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也连创历史新高。PV Infolink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7月份,欧洲市场出口量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总和,达到51.5GW,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提升至55%。
| 欧盟妄图振兴本土光伏产业
虽然欧洲是全球三大光伏市场之一,但其本土光伏产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Fraunhofer IS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欧洲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分别为22.1GW、1.25GW、650MW和6.75GW,其中组件产能仅占全球市场的3%。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绝对统治力。CPIA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的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78.8%、97.3%、88.4%、82.3%,组件出货量更是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
面对中国的垄断性地位,以及全球能源革命背景下广阔的发展前景,欧盟也再次掷出了政治手段,意图追随美国推行所谓“涉疆法案”以打压中国光伏企业。同时,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欧盟也有意重振本土光伏产业。
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2022年布鲁塞尔行业峰会上,欧盟能源专员Kadri Simson表示,欧盟委员会要将制造业带回欧洲,创建欧洲的光伏生产线,并为这一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为项目融资提供帮助等。而在此之前,欧洲光伏厂商曾经联名呼吁欧盟制定光伏供应链战略。
欧盟的表态,也使得欧洲本土光伏企业纷纷发布扩产计划,意图与中国厂商一较高下。例如,法国的CARBON拟投建15GW的TOPCon和IBC产能,REC Solar拟投建2GW的HJT产能,另有两家西班牙厂商拟投建光伏一体化产能等。
| 欧洲并不具备光伏产业的发展条件
虽然从表面来看,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未来欧洲本土厂商可能会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场份额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当下的欧洲,其实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光伏产业的条件。
众所周知,决定光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主要在于效率与成本。在效率趋同的情况下,成本成为关键竞争因素。在成本的影响因素中,主要包括规模(采购成本)、工艺(生产成本)以及供应链成本(运输、仓储成本等)及其安全性(制造成本)。
而欧洲的光伏企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生产工艺,均无法与隆基绿能、TCL中环、通威股份等国内厂商相抗衡,即使是像东方日升、上机数控、爱旭股份等企业也难以匹及。而在供应链层面,由于目前中国已占据全球超过80%的光伏产能,因此欧洲亦处于绝对下风。尤其是高耗能的硅料环节,电力成本占比通常在40%左右,这对于电力价格飙升的欧洲而言,更加无法与生产基地均位于低电价地区的中国厂商竞争。
当然,未来欧盟可能会推出更为极端的贸易政策,例如通过大幅提高关税来保护本土制造厂商。但就像对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一样,欧洲在电力成本处于明显劣势的情况下,硅料和硅片也必然需要仰仗中国的供给。而在当前光伏行业垂直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欧洲的这种小作坊式的专业化或者一体化模式,根本无法与中国光伏企业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2012-2018年“双反”政策实施期间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市场遭遇严重打击的情况下,欧洲本土光伏产业依旧没有任何起色,反而新增光伏装机量出现了大幅下滑,直到2018年政策到期后才得以修复。
其实,欧洲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发源地,必然深谙制造业的发展逻辑,光伏产业自然也不例外。欧盟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其根本原因恐怕在于“选票经济”,即虚伪的政客们通过迎合某个群体,以获得选票支持乃至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