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第四季度起,光伏产业链经历了硅料涨价、硅片涨价、电池片涨价等供应链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光伏企业,特别是位于中间电池、组件环节的企业备受煎熬。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正从多方面研究和探索如何扎实有效地保障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垂直一体化正是企业探寻的重要战略之一,布局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料、硅片端项目建设,以保障原材料供应,成为多家企业战略投资的方向。数据显示,我国多晶硅产量由2017年24.2万吨增至2020年39.2万吨,亚化咨询预测,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可达48万吨左右;我国硅片产量由2017年87.6GW增至2020年161.3GW,随着光伏企业加速扩张,2021年我国硅片产量将超过200GW。
降本增效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驱动力,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2021年,多家传统光伏企业完善自身产业链布局,投建上游项目,通过逐步完善一体化布局来增强行业竞争力。在未来整体行业趋势上,或将有更多的一体化企业出现。原本的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会继续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若没有相对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企业在将来的格局中很难有竞争力。
特变电工布局工业硅环节
2021年1月4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称,拟在内蒙古达茂旗投资建设年产40万吨高纯工业硅和5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其中40万吨高纯工业硅预计投资60亿元。特变电工的主营业务是多晶硅生产、变压器及能源电站建设等,此前并未从事过工业硅的生产。
工业硅是多晶硅的主要原料,把富含二氧化硅的砂子氧化还原成金属硅,为了进一步加工,金属硅做成硅粉,送到多晶硅厂氯化,再将三氯氢硅与氢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引入多晶硅还原炉,置于还原炉内的棒状硅芯两端加以电压,产生高温,在高温硅芯表面,三氯氢硅被氢气还原成元素硅,并沉积在硅芯表面,还原炉内生产的多晶硅产品被分类破碎、筛分,逐渐生成所需规格的多晶硅。本次布局是特变电工向上游延伸,有利于增强上下游的产业协同效应,核心就是为了保障公司多晶硅供应链安全。
东方日升布局硅料环节
2020年底,东方日升切入光伏领域最紧缺的硅料,收购聚光硅业100%股权,约1.2万吨多晶硅产能,同时根据东方日升的计划,将对聚光硅业原有产能进行必要改造,以达到满足N型硅片生产的硅材料品质需求。这标志着东方日升从电池、组件环节正式跨入硅料环节,开始一体化布局。传统的一体化龙头企业主要通过长单合作来保障硅料供应,东方日升则选择直接涉足硅料行业来缓解硅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自去年底展开一体化布局的东方日升,享受到了2021年这一轮硅料上涨的红利。
2021年4月12日晚,东方日升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公司巴彦淖尔聚光硅业有限公司与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2021年至2024年,聚光硅业拟向弘元新材销售5万吨多晶硅,其中2021年销售6500吨,2022年销售1.45万吨,2023年销售1.45万吨,2024年销售1.45万吨,实际销售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
润阳光伏布局硅料环节
2021年6月8日,石嘴山市政府与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根据协议,江苏润阳将在石嘴山市投资13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5GW的高效电池项目。
垂直一体化在强大的资本支持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综合成本,避免受到产品供应链的牵制。对于此前专注于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及制造的润阳新能源而言,切入光伏全产业链,为公司提升盈利能力提供了良机,同时也会为公司带来更多成本控制、管理效率、资金实力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在垂直一体化体系中,发挥其优势进而提升产能效率,是值得企业反复斟酌、深思的问题。
通威股份布局硅片环节
在新能源方面,通威股份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同时致力于“渔光一体”终端电站的投资建设及运维。
2020年12月16日,通威股份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市举行。通威股份与乐山市政府、五通桥区政府签订通威股份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50亿元的通威股份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正式落户五通桥新型工业基地。据了解,通威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将按照“全新的技术创新、全新的智慧工厂、全新的产品定位、全新的战略定位、全新的核心竞争力”五个“全新”思路,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绿色工厂。项目将选用当前最新设备,配套当前最新工艺,生产当前最新产品,实现拉棒装料与多晶硅后处理无缝对接,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单晶拉棒生产企业。
光伏产业一体化布局是一个大的趋势,有的公司选择自建上游环节,实现自身垂直一体化。有的公司选择与上游企业合作,包括签订长期订单和互相参股投资共建等形式,实现联合一体化。作为硅料端龙头的通威,继续强化硅片端的投资建设,通威与天合光能、晶科能源、京运通建立产业链合作模式,发挥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专业分工、错位发展、协作互利的行业发展新格局。借助合资项目,通威股份将补齐硅片短板,实现从硅料到电池的产业链贯通,但尚未有进军组件的打算。
硅片处于硅料与电池中间,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此前,通威股份并未涉足硅片领域。从投产进度安排来看,与天合的合作中,切片项目将在2021年完成首期7.5GW竣工投产,2022年3月底切片产能达到15GW;与晶科、京运通的合作中,由于硅料、硅片项目同步投产,按照硅料项目18-24个月的建设期推算,硅料与硅片的投产可能会在2022年底。
合盛硅业布局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
近日,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与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355亿元的硅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将于2022年3月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合盛硅业主要从事工业硅及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据统计,目前合盛现有金属硅产能达到80万吨,有机硅单体产能98万吨,即将投产的金属硅产能40万吨,规划中及在建金属硅产能80万吨;即将投产的有机硅单体产能120万吨,规划中120万吨,本次硅基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投建多晶产能20万吨,届时合盛硅业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硅基材料霸主。
本次合盛硅业的产业一体化项目将投资建设硅基新材料、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等工程。该项目完成后,合盛硅业将从砂子到工业硅,再到光伏全产业链,真正实现完整的光伏垂直一体化布局。
“垂直一体化”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确保企业供应链的稳定。尤其在面临全球光伏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垂直一体化”可以保障各个环节的成本价供应,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获取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然而,尽管“一体化”被视为光伏龙头实现进阶的利器,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垂直一体化”布局会导致产业链的拉长,对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高收益的同时也会面临高风险,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垂直一体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