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N型技术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行业内光伏电池、组件龙头企业、新老玩家纷纷开始布局和扩张N型TOPCon电池产线的一年,随着设备、材料国产化和工艺成熟度的提升,TOPCon展现出了成为下一代技术发展主流的强劲势头。中来股份作为最早一批研究N型技术的先锋企业,接受了光伏行业知名媒体Taiyangnews专访,分享公司多年TOPCon技术研究经验,探讨TOPCon的技术见解及未来规划。中来光电助理总经理陈嘉代表公司接受采访。
Taiyangnews:中来选择把业务从背板延伸到电池、组件的原因?当整个光伏行业都聚焦P型PERC技术时,为什么中来选择了N型技术?
陈嘉:‘少消耗,多发电’是中来的公司使命。无论是背板业务还是电池组件业务,中来始终以技术为引擎,以创新为突破,驱动高效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更低成本的能源应用。而电池技术是推动光伏LCOE降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的创始人林建伟先生决定深耕高效电池研发,让全球越来越多的人能以更低成本享受可再生能源。
2016年时,N型技术还比较冷门,但中来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N型太阳能电池更高的效率和功率更能匹配未来快速发展的光伏市场。N型产品无论是在双面率、衰减率还是可靠性方面都比P型更有优势。经过我们不断地努力研发创新,将实验数据摆在客户面前,说服他们项目如何从这些优势中获利。现在的事实证明,我们对N型的信念实现了。
Taiyangnews:实现从PERT到TOPCon的升级,以及TOPCon技术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有哪些?
陈嘉:n-PERT在电池效率和潜力方面与p-PERC非常相似,但生产N型电池成本更高,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技术升级。我们发现接触区域和金属化的存在是造成PERT技术电池效率损失率的主要原因,而TOPCon在学术界最著名的就是钝化接触技术,能够解决我们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的技术从PERT升级到TOPCon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从PERT升级到TOPCon只要增加一个步骤,投资成本很低,但效率潜力巨大。
TOPCon技术能够发展成为行业多个主流公司争相布局的技术,我认为在于这几个方面。首先,TOPCon的效率比PERC高出1%-2%,最近,包括中来在内的许多公司已经将实验室效率做到了25%以上。其次,TOPCon的低温度系数、低衰减、高双面率等特性能够使组件在同等环境下发电表现优于PERC。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TOPCon的行列,中来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我们过往的经验。TOPCon技术的量产发展离不开这些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合作,需要行业、资本和供应链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推进发展。
Taiyangnews:TOPCon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挑战?
陈嘉:目前TOPCon的工艺流程依然很复杂,良率也会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影响。我们推出的J-TOPCon2.0技术,将TOPCon的12步工艺流程缩短为9步,这不仅会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还能够在TOPCon产能上升到10-20GW水平时保持更高的良率。另外,TOPCon的银消耗量依然高于PERC,如果要使这两种技术生产成本趋于相同,就需要将银消耗量持平。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工艺来减少银的消耗。
提高效率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降本途径,目前我们的量产效率最高已经达到24.5%,最新的基于182mm大尺寸硅片的电池片实验室效率也达到了25.4%,实现了很大的突破,我们也在努力将这个效率实现量产。TOPCon的理论极限效率可以达到28.7%,这意味着TOPCon技术的潜力非常大,我们还可以努力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Taiyangnews:TOPCon组件主要应用在哪里?主要是住宅还是大项目?
陈嘉:中来基于TOPCon技术推出了多种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组件产品,Niwa Super组件的低温度系数和高双面率,使组件在户外极端气候条件下尤其是沙漠地区依然能够有良好的发电表现,同时具备较高的弱光响应,相比P型组件每天的有效发电时长多出2小时左右,能够使项目产生更多的发电增益;Niwa Black在具有高效率、高功率、低衰减和高可靠性等优势的基础上,全黑美学设计满足了客户对屋顶的高颜值要求。目前我们的组件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入使用,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事实证明,中来的TOPCon组件经受住了多个应用场景的实地项目运行的考验。
Taiyangnews:您如何看待TOPCon未来的发展,以及中来在TOPCon技术和产能上的扩张和布局?
陈嘉:目前PERC的效率已经接近极限,TOPCon是最有望代替PERC成为下一代主流的电池技术,其极限效率高达28.7%,同时成本也与PERC相近。我们从技术研发、工艺流程、产业链等多方面压缩TOPCon产线的单GW 成本,使其与PERC趋于相近。我们从2016年开始专注于N型技术,是最早一批进行N型产品研发和创新的公司,6年来,从PERT到TOPCon,我们不断地探究、迭代更新技术,寻找突破点,也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截止目前,我们电池和组件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了5GW,并获得了极大的好评。但我们并不会止步于此,近期我们山西“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二期厂房已经奠基开工,标志着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了N型技术全球市场布局,引领全球新一代光伏高效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希望能够为全球高效电池组件产业高速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