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龙头”“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光伏茅”……
近年来无论是业内亦或资本市场,隆基均已是毫无争议的“明星企业”,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可瞬间刷爆热搜榜,当然隆基也用一次次创纪录的成绩说服着更多的拥笃。
4月21日,隆基2020年报出炉。据披露,2020年隆基实现营收545.83亿元,同比增长65.92%;净利润85.52亿元,同比增长61.99%;单晶硅片出货量58.15GW,其中对外销售31.84GW;单晶组件出货量24.53GW,其中对外销售23.96GW。这些数据均可谓创下了光伏企业的业绩新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隆基同时披露了2021年目标:营收850亿元,单晶硅片出货80GW(含自用,下同),单晶组件出货40GW。
“就组件而言,我们内部定的指标比40GW更高。”隆基乐叶副总裁刘玉玺接受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采访时自信表示,“只要隆基始终坚持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持续稳健向前,相信这一目标不难达成。”
不变的立足点:稳健可靠
深耕光伏组件市场,出货量无疑是评价企业市场地位的核心要素之一。
2019年,隆基组件出货量全球排名第四位;2020年,隆基便以24GW创纪录的出货量将全球第一宝座收入囊中,至此隆基也成为业内独家的硅片、组件“双龙头”。
然而,对于龙头位置,刘玉玺一言以蔽之:“这并不是隆基主动追求的首要目标。”他表示,隆基从始至终坚持的是不变的立足点——稳健可靠,成绩或是市场地位更多的是水到渠成。
这一点从隆基历年的财报解析中也可见一斑,除了营收及利润的稳健增长外,持续狠“砸”研发也构成隆基“技术派”的一大标签。据统计,隆基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稳定于5%~7%,2020年研发投入由2016年的5.63亿元增长至25.92亿元,增长幅度高达360%。
“国外的一份报告显示,隆基的研发投入比美国SunPower和FirstSolar两家的总和还要多。”刘玉玺介绍,“重研发带来的则是技术领先、产品领先、成本领先,保障给客户带来的始终是最可靠、最具性价比的产品,这就是国内国外客户长久以来对隆基认可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稳健可靠也是隆基一切技术创新的出发点,“从金刚线的引入到PERC、双面PERC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再到166、182组件的渐进推出,隆基‘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稳健创新在业内是有目共睹的。”刘玉玺解释。
早在2012年,为攻克单晶技术的成本难题,隆基开始引进当时昂贵且不成熟的金刚线切割技术,历经设备、辅材供应商及成本的培育和磨砺,2014年国产金刚线技术开始成熟,单晶硅片成本大幅下沉,由此也开启了单晶组件的大举进攻步伐。
不止于此,隆基率先打开了常规铝背场电池技术的迭代之战,PERC组件、双面PERC组件,将单晶组件的性价比优势提升至新的高度。
同时,隆基也在不断挖掘其他提高组件输出功率的技术路线,其中硅片尺寸的变大可谓方向之一。
“隆基一贯的原则是基于稳健可靠追求更高的组件输出功率及效率、为客户打造更优的解决方案,182尺寸无疑是基于全产业链适配下,从客户最优度电成本而倒推出的最佳尺寸。”不过,刘玉玺也坦言,大尺寸组件并非适应所有应用场景,如在陡峭山地或建筑物屋顶,还是推荐166组件,“166组件与182组件并非迭代关系,两者将长期共存。”
就未来技术创新,刘玉玺透露,隆基将核心围绕两个方面,一是电池组件效率的提升,“系统成本下降主要还是靠电池效率的提升,据测算组件效率每提升1%,系统成本将下降5%。”另一方面则是组件封装工艺的提升,“比如Hi-MO 5采用的智能焊接技术,充分保证了在同样版型中隆基的效率是最高的。”
随着“30·60”碳达峰碳背景下光伏倍增空间的开启,刘玉玺呼吁:“行业应尽快回归到光伏技术的真正创新上,而且一定不要忽视所有的创新一定是以‘可靠’为基础。如果组件产品不可靠,那带来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供应链纷争:重在履约
着眼于2020年光伏终端市场需求,刘玉玺判断,全球碳减排的主流趋势下,无论是国内亦或国外,光伏市场空间充满想象。
然而,可以看到的是,2020年终端市场面临的是严峻的供应链考验。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跟踪PVInfolink每周报价,从年初至今,多晶硅料价格一路向上,其中单晶用硅料价格由年初的84元/kg上涨至137元/kg,高价甚至飙涨至155元/kg。与此同时,硅料价格的上涨也快速向下传导,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均面临成本压力。
就接下来的价格走势,目前业内主流观点趋向于“终端需求高涨,但硅料产能有限,供需紧张下硅料价格很难降下来。”
对此,刘玉玺持相同观点,“不仅仅硅料,包括去年‘划伤’产业的玻璃,今年虽然整体产能充足,但或仍存在阶段性结构供应紧张的情况,比如大尺寸组件用的宽幅玻璃。”
叠加全球大宗商品钢、铝、银价格的飞涨,“今年的供应链形势更加严峻。”刘玉玺判断,“这也解释了在今年的大型组件集采中,以隆基为代表的一线组件报价普遍坚挺的主要原因。”
2020年供应链风波而导致的组件撕单事件仍历历在目。因此,在刘玉玺看来,今年考验组件企业的不在于价格,必将回归至可靠履约。
而履约能力,从组件企业的原材料储备上来看,一线企业的动作明显更加充足。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隆基、晶澳、天合等企业通过长单模式提前锁定了超180万吨硅料、超14亿平方米玻璃。而隆基可谓一马当先。
从光伏电站业主来看,刘玉玺认为,作为能源变革的主要担当, 央/国企对产品品质的可靠性评估一定是最严苛的,“光伏电站的生命周期长达25~30年,作为系统的核心设备,组件质量无疑是业主最为重视的核心指标,因此大家一定会平衡价格和可靠性两个因素。而从具体评标来看,显然技术标准会被放在首位。”
作为隆基组件的主力客户,针对大型地面电站业主,隆基也推出了全方位的端到端服务,“例如从开发阶段设计人员即开始介入,进行选型指导及评估经济性;然后是全方位的交付指导,包括拆卸和安装指引;以及安装、运维甚至并网后的定期巡检,隆基针对地面电站业主已形成一系列标准化服务。”刘玉玺介绍。
尽管当下终端市场与上游设备的价格博弈仍在激烈进行,但在隆基看来,或影响一部分需求延后,但不会消失。从产品到服务,隆基对2021年40GW+的组件出货充满信心,其中国内市场预计占比35%、国外市场65%。
关于隆基,一场新的精彩即将打开,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原标题:《从24GW到40GW+,隆基组件持续领先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