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2月11日,记者从合肥供电公司获悉,安徽省首个虚拟电厂试点区启动,“落户”长丰县陶楼镇。该试点区将实现光伏电站智慧精准调控,未来有望成为合肥城市能源的“智慧大脑”,对于绿色能源发展,电网可靠运行会起到积极作用。
划算:参与企业可赚取一定“备用费”
截至今年12月初,合肥市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110兆瓦,稳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占比本地电厂总容量的79.92%,日均发电量约占电网负荷的近四成。不过,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后,会给城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技术难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新能源事业稳步发展,合肥供电公司全面启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城市虚拟电厂建设。首期试点区域包括合肥长丰县陶楼镇和滨湖新区,其中陶楼镇作为安徽省首个虚拟电厂试点区域,预计年内正式运行。至2020年1月初,合肥地区首期虚拟电厂装机容量将达到51.59兆瓦。
“对分布式能源进行精准‘秒级’智能控制,解决并网中存在的诸多难题,保障新能源100%全额消纳。”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负责人介绍,不仅是新能源参与,虚拟电厂系统还可以将电动汽车、工厂生产线、城市综合体等能源纳入可控范围,作为用电高峰期间备用,增加电力调度灵活性,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与此同时,参与调节用户同时将赚取一定的‘备用费’,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节能:相当于少建一座80万千瓦电厂
按照计划,到2020年,合肥城区所有公交车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辆,100%参与虚拟电厂项目,最大可调容量将增加至88.91兆瓦。
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建设推广,三年内合肥区域虚拟电厂总容量占比预计将达到夏季降温负荷400万千瓦的近两成,相当于少建设一座80万千瓦传统电厂,为社会节约了大量建设投资成本。
未来,有了合肥市“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深入发展,虚拟电厂将作为合肥城市能源的“智慧大脑”。通过实现水、电、气、热、煤等能源互联互动,提升综合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为合肥智慧绿色城市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