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5月1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特朗普单方再度增加中国2000亿美元进口关税税率调高至25%进行了回应:中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进行再度关税税率调整,最高调整至25%。此举反映出中国对待美国意图发起贸易战的态度:“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中美光伏贸易纠纷由来已久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贸领域的贸易摩擦也日见频繁。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部分随中美政治关系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幻而发生变化。在光伏领域,中国与美国的贸易纠纷由来已久,一度对两国的光伏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早在2011年,美国就开始了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并于2012年确认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达34%至47%的关税。同年,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彼时,中国光伏产业刚刚起步,处于“两头在外”的困局,无论是生产原料还是最终的产品输出都严重依赖欧美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联合欧洲在2011年前后掀起的“双反”令我国光伏产业损失惨重,一大批国内光伏企业倒闭。美国联合欧洲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制裁取得了完胜,我国光伏产业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国家适时出台了光伏补贴政策,开始扶持国内光伏企业,引导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2013年国家补贴政策出台以后,我国光伏产业逐渐回暖,并踏上了飞速发展通道。
2014年,美国发起第二次光伏“双反”,最终确定了高达26.71%至165.04%的反倾销税以及27.64%至49.79%的反补贴税。
好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委员会裁定,美国对中国钢铁制品、太阳能电池板等22类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做法不符合世界贸易规则,这些商品的年出口金额约为72亿美元。而且,在这个时候,我国光伏企业的发展重心已经主要在国内市场,美国的二次“双反”无法动摇我国光伏产业的根基。
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达到约43GW,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并与其他国家逐渐拉开距离。数据显示,当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6.5万吨,同比增长25%;硅片和电池片产量分别超过100亿片和41GW,组件产量达到43GW以上,同比增长20.8%。
在此情况下,美国依然没有放弃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阻扰,中美贸易摩擦中,光伏领域成为了“重灾区”。
2017年,美国发起“201”调查并准备征收高达30%的关税;2018年1月23日,基于“201”调查结果,美国对全球进口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特别关税,其中主要针对中国光伏产品;4月3日,美国根据301调查结果,公布拟加征301关税的500亿美元中国商品清单,涉及光伏零部件;9月24日,美国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太阳能光伏产品赫然在列。
2019年4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光伏电池片及其下游产品启动337调查,我国光伏产业巨头晶科能源、隆基股份首当其冲。5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新一轮征税清单中,光伏产业相关产品被列入其中。
中美贸易摩擦对光伏行业的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确实会对我国光伏产品进出口造成影响。美国曾经是中国光伏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国,然而随着双方贸易摩擦的加剧,美国市场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地位逐年下降。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光伏组件的出口同比下降了96.6%;201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太阳能电池额度不及2017年的1/10。2018年以前,美国一直是我国太阳能电池前五大出口市场,而2018年,美国排名第35。2018年至今,我国对美国光伏产品的直接出口已接近0。
在对美出口逐步下降的形势上,国内光伏组件出口量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海关出口数据,2017年9月美国201法案实施以来,中国光伏组件的出口量逐月增加;2019年1~3月,国内组件的总出口量达到15GW,同比增长70%。可见,中美贸易摩擦难以影响中国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出口的快速增加。
目前,我国已经做出对美国加税行动的反击:对原产于美国的太阳能电池、逆变器以及变压器等光伏产品确定征收25%的关税。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加征关税势必导致美国进口材料价格的上升,而美国采购国内制造产品的数量下降,那对于原本专注国内市场,而刚想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美国创立业绩的国内厂商无疑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也会因为可供应面收缩,将适度提高对于可供应产品溢价的容忍度,这让部分海外建立起完整海外供应链的国内厂商获得机会。而且,通过海外设厂,也可以绕过美国的关税壁垒。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当前的共识在于,“边加边谈”将成为未来的主线,磋商的时间也可能将比早前各界预料的更长。当务之急,光伏产业应更注重技术升级及严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企业应积极开拓新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结构,以便降低国际市场波动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