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者。
过去10年,光伏行业持续向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复盘过去3年、5年、10年光伏产业链上的表现,不论技术还是成本均已在全球能源市场脱颖而出。尤其是,目前全球能源发展正处于重构与变革的关键时刻,作为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国光伏企业正积极投身其中,以技术为推手,缩短平价上网周期。
一位光伏经评专家透露,近一年10MW地面电站系统造价的均价已由5.2元/W的价格将至 4.4元/W左右,甚至出现低于4元/W的价格,降幅超过14%,就连光伏电价也降到了0.3元/kWh,甚至低至0.25元/kWh。再从装机来看,虽然集中式地面光伏电站的新增规模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但在众所周知的823号文件影响下,2018年的新增装机仍然出乎意外。回首相望,中国光伏产业的兴盛发展,与10年前国家能源局组织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这一开创性举动不无关系。
特许权招标启幕:中国光伏“冰河初开”
在2002年之前,中国的光伏项目都是政府主导的示范项目,主要依赖国际援助和国内扶贫项目的支持,当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标杆电价政策,即便是后来的“西藏阿里光电计划”、“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计划也只是采用初始投资补贴的方式,直到200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第一个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敦煌10MW项目,至此我国大型光伏电站市场正式启动,长达十余年的平价上网开拔赛就此拉开序幕。
那还是一个系统造价“30元/W的时代”,在当时,18家企业参与投标,投标电价平均报价为1.42元/kWh,最低投标电价为0.69元/ kWh,其次为1.09元/ kWh,最高为1.92元/kWh。最终最低报价者国投华靖电力和第二低报价者中广核能源同获特许权项目开发权,在敦煌各开发一个10MW光伏发电项目。
而阳光电源独揽两个10MW项目的逆变器供应权,提供当时全国功率最大的500kW集中逆变器,电站年平均满发小时数达到1400h以上,发电量在业界遥遥领先。彼时的阳光电源已经成立12年,成为了一匹奋力冲刺平价上网的业界“黑马”。
紧接着2010年,国家能源局继续上马第二批光伏特许权电站的招标,仅隔一年时间参与投标的企业迅速上升到了50家。最终,13个项目中标价无一例外均低于1元/kWh,多数价格在0.82-0.91元/kWh区间,阳光电源成为华能两个累计50MW项目的逆变器供应商,同时特变电工、艾默生、科诺伟业等逆变器企业也加入到了这一梯队。
特许权招标项目一出生就备受业界关注,不单单是因项目具有盈利性,而是其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试验场角色。“在整个电站内既有多晶硅、单晶硅组件,也有薄膜电池组件;这些电池组件在安装方式也颇为多样,有固定式、直立跟踪式和斜跟踪式,这些都是为了取得各种试验数据而设置。”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连续两批次特许权电站的招标,起意与风电特许权招标相同,拟以数轮招标摸清光伏发电成本价,以此为出台固定上网的标杆电价铺路。有行业人士认为,是当时央企主动压低利润,支持国家特许权招标,推动了后面光伏上网电价的确定。
但在当时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过低的上网电价除了会导致盈利期大幅后延之外,还将直接压低光伏设备供货价格以及供应商的利润。对于国内光伏设备供应商而言,一边是国外光伏市场需求的量价齐升,一边是国内光伏市场被央企低价盘踞,所以不少企业对国内这种“摆明赔本的生意”并不感兴趣。但阳光电源这类的企业似乎并不这样认为,并用其后10余年的时间诠释出自己的发展与经营理念。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