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谈起跟踪系统时,整个光伏市场还是质疑与观望的态度居多。而经过两年之后,2019年从业者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跟踪系统带来的发电收益。这种动力,来自于领跑者计划的实施推动以及上网电价不断下调的压力。
以推动我国平价上网进程为己任的领跑者计划从实施伊始,便将提高发电量、降低度电成本作为最终目标。尽管第一批领跑者基地即大同一期领跑者基地并没有进行竞价,但13家投资企业也选用了当时行业效率最高的产品配置,光伏跟踪系统便是其中之一。
竞价的压力:跟踪系统重回中国光伏市场舞台
在大同一期领跑者基地中,中电国际在其项目中分别应用了固定支架、固定可调、单轴以及双轴四种支架形式,以期在同等条件下验证跟踪系统提升发电量的情况。从第二批领跑者基地开始实施竞价机制,在低电价的压力之下,投资企业开始逐步认可跟踪系统在提升发电量方面做出的贡献。从第二批领跑者基地开始,跟踪系统的占比快速提升。
实际上,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們主办的第四届光伏发电设计、工程及设备选型研讨会上,从投资企业到设计院都将跟踪系统作为当前竞价的“利器”之一。
下图来自被IHS评为全球跟踪系统排名第四的支架企业中信博的历史出货数据,从趋势图可以看出,中信博跟踪系统的出货量2016年有了明显的拉升,实现了60%的增长。这家中国市场排名第一的支架企业,其出货量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国跟踪系统的发展趋势。
实际上,跟踪系统的这种发展特点也只体现在了我国的光伏市场。从全球市场来看,跟踪系统的应用程度要远高于国内。根据IHS发布的2018年跟踪系统企业排,中信博连续两年排名第四,并且TOP 10中仅有中信博一家为中国企业。尽管各国对应的电价存在差异,但跟踪系统作为一种可预见的提高发电量的方法,也正在被国内的投资企业所接受。
新技术迭出,如何发挥最强CP的作用?
除了跟踪系统本身稳定性不断提升得到行业的认可之外,不少在组件技术上的升级迭代配合跟踪系统可以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双面双玻组件的出现,理论上被认为是跟踪系统的最佳CP。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发挥这种理论上的强强组合效果?中信博研究院院长王士涛在第四届光伏发电设计、工程及设备选型研讨会上提出,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以及搭配半片、双面组件的情况下,采用天文算法、当地经纬度、GPS时间的传统控制方法是以跟踪平面为水平进行计算的。但实际上目前没有一个光伏电站的跟踪平面是完全水平的。
针对当前复杂的光伏电站建设环境,王士涛建议引入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通过获得有效数据,在对应的、可控制的单个单元上提升发电效率。中信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做了一组双面跟踪对应不同辐照情况的对比试验,这个试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特定天气加入了对应的人工智能控制算法进行数据分析以及算法的升级。数据显示,相对于固定支架,双面组件背面发电量提升、辐照的提升幅度大约为20%。
尽管跟踪系统的市占率在不断提升,但其在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众所周知,跟踪系统的成本受钢材价格波动影响,存在不稳定性。而在当前降本增效的主流背景下,正如王士涛所言,更智能化与更低的价格才能使跟踪系统真正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