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树大招风,在过去的近十年,当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成功打开了国际消费市场的同时,却引来了他国嫉恨的眼光,大洋彼岸的美国于2011年~2017年间屡次发起各类贸易保护措施,让国内光伏因此一再激起惊涛骇浪,除了中小型企业之外,甚至连一些知名光伏巨头也纷纷倒下,狼藉遍野。
近日,特朗普政府又公开发布了一份关于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的征收10%的进口关税清单,使得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而这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品赫然在列。
我国商务部也于8月3日晚间连发三个公告,针对美方加征关税的行为作出回应,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的关税。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王威伟近日,王威伟处长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18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表示,近期工信部将提高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录的标准会提高,靠吃老本、技术落后、产品效率低的企业将从规范条件名单中调整出去。
所以,
这将会是国内光伏行业
一次破釜沉舟的重大战役。
美国对国内发动的贸易战
1、美国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历程
2011年
美国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双反”要回顾到2011年。2011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Solar World在美国的子公司Solar 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联合其他六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本地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
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近十年来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限制调查,也是美国首次对中国新能源发起的“双反”调查。
2012年
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中国光伏反补贴初裁结果:税率为2.9到4.73%。
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对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约250%的高额反倾销税。
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华太阳能光伏产业“双反”做出终裁,美国方面认为中国光伏太阳能企业双反成立,将对中国企业征收高达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到15.97%反补贴税。
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最终判决,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的关税。
这对当时一致看好的光伏企业及投资人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当时国内的光伏巨头无锡尚德2012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负债达35.75亿美元,资产为43.78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81.8%。生产利润极低,巨额贷款成了沉重的包袱。2012年,8月15日晚,尚德电力宣布,施正荣卸任CEO。2013年3月20日尚德宣布破产重整。
此事一出,光伏破产企业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内其他光伏企业也禁不住“寒冬”的袭击,无奈宣告破产。5月16日,绥化市宝利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被当地法院查封,这家曾经被视为典型的企业凋谢在光伏行业的寒冬之中。
无独有偶,同年11月5号,赛维LDK创始人彭小峰也步其后尘。当日赛维LDK宣布,佟兴雪被任命为江西赛维LDK太阳能的首席执行官,立即生效。赛维创始人、曾经的光伏明星也终于首次从具体负责公司运营的CEO位置上退位。
根易恩孚商务咨询公司发布的2012年中国光伏市场的跟踪数据来看,由于2012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售价下滑,中国从设备制造、硅料生产到电池组件加工的全光伏产业链上,破产和停产的企业超过350家。国内光伏企业全线亏损,11家在美上市公司负债总额近1500亿元,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半停产。
2011年12月国内生产商售出晶硅组件的均价为€0.68/瓦(¥5.84),至2012年同期,该价格已跌至€0.46/瓦(¥3.72)
2012年间,光伏行业生产链的重要环节拥有生产商数从901家锐减至704家。
“如果说美国的第一次“双反”是出于羡慕嫉妒恨,第二次还来,明显带着报复的意味,而且抱以全面阻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