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电池与HIT电池工艺与技术的现状及差异
HIT(本征薄层的异质结Hetero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film)太阳能电池最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1990年成功开发,并申请注册为商标。被松下收购后,自2012年4月1日起,三洋出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改为Panasonic HIT品牌。
由PERC到HIT的路不远,但也不易,下图展示了从工艺、设备与技术特性三个角度来讲,PERC电池与HIT电池的差异。从下图中可看出,PERC电池在工艺的复杂程度、产线的兼容性以及现阶段工艺成熟度上胜于HIT电池,但固有的光衰问题与转化率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而HIT电池因其无光衰、高效的特性,在未来更具开发性。
图一 PERC电池与HIT电池工艺与技术现状差异
下表展示了HIT电池技术现阶段表现出了有点与有待突破的瓶颈:
表一 HIT电池技术现阶段优势与瓶颈
可以看出HIT电池虽然性能较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量产,原因有三。
1、HIT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工艺要求都非常严格,由于非晶硅薄膜生长对表面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对前道晶硅的表面清洁净化技术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2、非晶硅薄膜无法承受较高温度的后续工艺,后道必须使用高成本低温工艺和材料。
3、TCO薄膜成本较高,且产量有限。
基于此,在保证高效的情况下,大规模的量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据业内人士称,HIT电池目前与PERC电池的转化率并没有拉很开,成本上来说,电池端的成本较高,但在组件端成本只略高于PERC;HIT电池的爆发期预计在2年左右,届时HIT电池的成本与工艺问题将被解决,PERC电池的潜力也已近乎挖净。
国内外HIT厂商状况一览
上表展示了国内外部分HIT厂商的一些现状,下面将选择几家进行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