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阳能产业内排名前二十位的组件供应商均拥有多吉瓦级出货量水准,产业所关注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企业用来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与可靠性进行对比的评估标准上来了。
几乎每周都有组件供应商发布市场推广材料,称已经过第三方机构测试,取得各类最高或同类最高的等级。这种情况对于每天沉浸在相关组件供应商/制造商的制造业务分析中的产业人士来说十分让人困惑:感到更为迷惑的是那些需要根据极为有限的信息作出组件采购决定的下游企业。
确实,目前几乎每个行业展会似乎都设有以“质量”为话题的主题会议或论坛,并拥有不同的与会人员,同时,交谈的内容不可避免地转向从建造角度来说,平衡项目资本支出与项目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所遇到的困难。
在这一令人困惑的背景下,PV-Tech决定筹办PV ModuleTech 2017活动,旨在为相关问题提供明确的知情讨论,并进而通过PV-Tech.org网站向全球太阳能产业来解读真实的现状,并阐述对于大多数太阳能投资项目在选择正确的组件时极为重要的因素。
我们距离产业化标准还远吗?
在过去几年内,第三方公司在质量问题上的权重不断增加,或许,在考虑到产业规模的增长和促进公共事业项目(与太阳能产业发展初期实施上网电价补贴时代的主要促因,屋顶项目,相比)规模发展的投资商类型后,这一现象并非不显得令人诧异。
当太阳能产业达到了资产等级后,所有与零部件选择相关的问题都将升级至完全不同的等级之上,包括组件、组件装配阶段所使用的材料,以及电站设计和维护等,而这种状况目前在公共事业规模太阳能电站上尤为明显。
各组件供应商为自身产品使用了多个不同的标签,包括第三方认证、测试与检测、银行可贴现性调研、工厂审计,以及纯粹的学术研究,如在公众领域内传播极广的具有误导性的一线厂商列表等。有些企业将这些不同的标签结合企业,但截止至目前,已然没有受全行业范围认可的标准被明确颁布或成为所有公司为之努力的“黄金”标准。
分包与OEM外包仍旧是较大的问题
在任何产品质量/银行可贴现性研究中,工厂审计与组件检测均是其中重要的指标,并且存在于大多数第三方机构为组件供应商进行的评估内容中,我们不得不回到一个一直搅扰许多领先晶硅组件供应商的问题上:零部件产品的内部自产。
当关键零部件产品(硅片、电池和组件)外包的程度之高,以至于每年都会出现大幅变动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准确地对供应商进行排名?即使把硅片作为耗材原料(硅片绝对不属于这一类别),那么我们仍旧需要面对最基本的组件装配外包这一问题,这一问题让针对销售此类产品的组件供应商进行工厂审计的作法显得多余。
因此,我们首先可以说,在生产和材料供应占到其组件产品出货量极大比例的公司里,“质量”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比重。这个关键话题却在过去几年内被忽视了,产业的目光反而更多地放在了年度吉瓦级出货量规模上,此外,众多项目开发商和EPC企业基本上无视此问题,更不要提建成资产收购方的业主和管理方了。
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决定依据将出席今年11月7-8日在吉隆坡召开的PV ModuleTech 2017会议的领先组件供应商的数据进行一次新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