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泰隆的回答是这样的:
公司董事长确实在采访中表示过公司的“石墨烯产量及产能居全国第一”,这句话系公司董事长焦云先生根据个人实践信息总结做出的个人判断,没有具体权威依据和数据来源。
公司就上述事项征询董事长焦云先生时,焦云先生表示: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曾与董事长私下交流过程中,表述过:“宝泰隆是国内具有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粉体能力的企业之一,其石墨烯产能位居全国石墨烯生产企业前列”,董事长据此做出上述判断。
至于李义春到底有没有私下里如此评价宝泰隆无从考证,不过按照焦云的说法,他将李义春所说的“之一”与“前列”翻译成了“第一”,显然不合逻辑。
宝泰隆也根据上交所的要求披露了公司去年石墨烯新材料产品销售情况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情况。根据宝泰隆披露的数据,2016年度宝泰隆石墨烯新材料的产能为10吨石墨烯粉体(1-7层),销售收入为6.90万元。今年1-6月销售收入为0。
而行业内其他企业虽然有很多都未披露石墨烯新材料销售和产能情况,但根据已披露的数据来看,东旭光电2016年本业务收入为137.65万元,华丽家族产能为500吨石墨烯微片(7-10层),收入为441.73万元。
数据显示,无论从产能还是从收入方面,宝泰隆都称不上是“全国第一”。
对于上交所问道的“石墨烯的技术储备和生产上,你公司在国内是绝对的第一”,宝泰隆采取了相同的回答,即该话系焦云“根据个人信息总结做出的个人判断,没有具体权威依据”,同样是焦云与李义春私下交流过程中,李义春表示的“宝泰隆是国内具有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粉体能力的企业之一,其石墨烯产能位居全国石墨烯生产企业前列”。
宝泰隆在公告中表示曾从证券交易所网站上下载了上述8家公司的2016年年度报告和2017年半年度报告,详细了解了8家公司一年一期的经营数据,并未得出其石墨烯技术储备和生产上的数据。也曾向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问询,该联盟目前没有国内石墨烯公司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数据和排名。公司证券部也在网上搜索了相关信息,不过没有找到“公司在石墨烯的技术储备和生产上在国内是绝对的第一”的其他具体依据,也没有找到否定此说法的具体依据。
连数据都查不到,“绝对的第一”从何而来?
宝泰隆还披露了公司去年及今年至9月26日下游企业向公司采购情况表。去年采购金额为6.9万元,今年截至9月26日采购金额为25.4万元,并表示“截止目前公司没有在手订单。”
“待审批”变成“取得了”
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2015年,宝泰隆通过拍卖方式取得了勘查面积为16.35平方公里的密林石墨探矿权。上交所要求披露上述项目进展,目前是否已取得相应的采矿权。
宝泰隆的回答是:
公司已于2017年9月20日向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储量评审中心提交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密林石墨矿勘探报告》,待专家评审团成员审阅报告后组织召开评审委员会审批,目前公司尚未取得该石墨矿的采矿权。
在回答上交所“请你公司结合石墨烯目前产量、销量及收入情况,说明是否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中,宝泰隆坦言:“公司目前石墨烯产品尚未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针对报道中提到的“以资本和应用产品市场为两翼,通过资本+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的投资合作、收购兼并、联合开发、产业同盟等方式,促进石墨烯材料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技术的产业化,“一核两翼”,布局新材料产业链”,宝泰隆坦言公司目前没有明确合作项目、合作计划和并购对象,上述内容只是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工作思路。
没有获得采矿权,尚未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也没有明确合作项目、合作计划和并购对象。宝泰隆面对上交所严正的询问,坦白了自身的实力。
在宝泰隆的公告中,公司多次提到其业务投资存在多种风险,包括没有找到合适项目、合作伙伴的不确定性,存在合作失败的不确定性,合作中也可能存在亏损的风险;研发产品成本高、不盈利的风险,存在着研发出的产品技术落后的风险,也存在着研发产品不被市场接受的风险;征地、采购、矿产价格和不能实现大规模销售的风险。
据了解,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日期为2003年6月24日,于2011年3月9日上市。其主营业务是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炼焦、化工、发电、供热等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技术研发和服务。2016年生产焦炭112.22万吨,焦炭销售数量114.74万吨。2016年营业收入为17.98亿元,其中石墨烯产品收入6.90万元,与总营业收入相比微乎其微。
公司自主研发了 5 项石墨烯制备相关专利(2 项发明专利、3 项实用新型)、3 项实用新型已授予专利权,2 项发明专利正在审核。2016年在石墨烯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
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01611)于27日继续涨停。截止本文发出前,其股价为12.10元,下跌了5.54%。
FR: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