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中国光伏组件市场最大的“黑马”是谁?
毫无疑问,这项桂冠非隆基乐叶莫属。分析机构PV Infolink针对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组件出货量做出的统计,2017年上半年隆基乐叶以黑马之姿,以超过2.1GW出货量与晶科并驾齐驱雄踞国内电池组件市场首席,市场占有率同为10%。
与此同时,另有新闻显示,2017年1-8月,隆基乐叶完成超过200MW户用光伏组件出货,而这一时期,中国户用光伏总装机约为1.7GW,隆基乐叶再以超过10%的占比位居国内户用光伏组件出货第一,震惊业内。
回首两三年前,专注于单晶的隆基乐叶并不被市场看好,彼时,占据龙头位置的是一众多晶巨头。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市场风头在转瞬之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换,隆基乐叶开始受到市场热捧,单晶组件甚至于是一片难求。
如今,潮水的方向已经被改变。这背后,隆基乐叶到底做对了什么?“单晶王”是如何在组件江湖实现完美逆袭的?
押注单晶:10年前种下的种子发了芽
在光伏行业,单晶硅的历史比多晶铸锭更悠久,在半导体时代单晶甚至是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事情却在2004年-2005年间发生了巨变。
200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引发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热潮,巨大的需求让光伏大多转向了尽管品质稍差,但扩张更快、门槛更低的多晶路线。这一时期,大量投资进入光伏产业,基本都选择了多晶方向。
此时,隆基股份创始人李振国已经干了十多年的单晶,他自己的公司已经注册成立了四五年(隆基股份的前身,注册资本50万元),但规模很小。而当时,光伏行业典型代表企业无锡尚德,已经成为巨头型企业,并在当年年底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单晶还是多晶?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隆基也并非没有摇摆过。
2006年,公司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研究讨论,对薄膜、单晶、多晶、物理硅、聚光等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单晶技术路线才是未来度电成本能够降到最低的技术路线。这一结论最终坚定了隆基的路线选择。
在当时,由于单晶技术的成本远远高于多晶技术,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选择了后者,隆基选定的方向几乎可以说是“逆流而行”。但如今看来,这其实是非常明智和超前的选择,10年种下的种子一步步的生下根、发了芽。
从此以后,隆基坚定的选择了在单晶这条路线深耕,专注到近乎偏执,偏执到“一条道走到黑”:
2006年12月,隆基成立宁夏公司,致力于单晶硅棒的研发和制造,是公司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
2007年9月,宁夏隆基一期1000吨单晶硅棒项目建成;
2009年11月,西安隆基一期350MW吨单晶硅片项目建成;
2011年1月,银川隆基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单晶硅棒产能达到3000吨。12月,无锡隆基一期项目建成,单晶硅片产能达到600MW;
2012年10月,西安隆基完成扩产,硅片产能突破1GW。2012年12月,宁夏隆基二期项目建成,单晶硅棒产能达到8000吨。
2013年10月,隆基公司硅片年度出货量突破1GW。在这一年,隆基的单晶硅片出货量站上了全球第一的位置。用了7年的坚持和专注,隆基一路狂奔,最终成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单晶之王。
战略延伸:全产业链扩张布局单晶组件
如果把2013年作为隆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也同样是个分水岭:隆基在产业链布局上做出的战略延伸,这最终奠定了隆基组件今天的江湖地位。
在2014年以前,隆基只做单晶硅棒、硅片,70-80%都用于出口,留在国内的产品很少。单晶硅片成本的快速下降并没有惠及终端,单晶组件在终端依然卖的昂贵,被组件企业理所应当地认为是高毛利产品,隆基如果继续单纯地做单晶硅片,公司的业务空间受限较大,无法改变终端市场格局。另外,隆基生产的单晶硅片70%~80%都是对外出口,国内销售并不多。当时,在欧美双反之后国内光伏市场开始了快速上升期,隆基股份也需要快速调整战略方向以抓住市场机遇。
2014年10月,隆基股份以现金4609.55万元向叶志卿、吴红玲收购浙江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74.19%和10.81%股权。收购完成后,乐叶重新进行了整合注册,将运营总部放在西安,成为隆基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正式涉足光伏电池组件领域。
资料显示,在收购之时乐叶光伏拥有4条组件生产线,产能超过200MW,已经进入工信部第一批光伏行业准入名单,并且获得了较为齐全的组件认证。
收购完成后,隆基正式切入组件环节,实现了从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扩张。收购完成后,隆基股份很快注入约2亿元资金,对当时的生产线做了全面改造,让光伏组件产能扩大3倍,并使电池片的转化率提高1%以上。
随后,公司一发不可收拾,大规模扩充和新建组件产能:
2015年6月,隆基宣布投资6.1亿元,在浙江省衢州市建设1GW高效单晶组件项目。该项目在当年10月8日建成投产。
2015年8月25日,泰州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成为公司开辟的第三个单晶组件生产基地……
截至2015年底,隆基乐叶单晶组件产能达到1.5GW;2016年,再上台阶,公司形成5GW单晶组件产能。未来几年,隆基乐叶的组件产能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17年产能将达到6.5GW,2019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0GW。到那时,单晶组件市场隆基乐叶将会是怎么的位置呢?。
难能可贵的是,隆基在扩张产能时,财务指标始终稳健,这与前几轮光伏过热时一些企业的盲目扩张形成鲜明对比。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隆基股份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47%、和44.6%,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进击王者: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在单晶与多晶的市场争夺战中,价格稍贵一直是单晶大规模攻城略地的最大掣肘。
2014年时,多晶组件的报价为4.1元/瓦,单晶的报价为4.8元/瓦。多晶产品建电站的成本是8元/瓦,而单晶则要高出0.5元左右。虽然单晶产品有转化率高等诸多优势,但高价格也让市场难于接受。在十余年的时光里,隆基始终专注努力,一步步用技术进步来填平成本鸿沟。
隆基销售收入呈倍数增长,但研发投入比例始终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2013年、2014年研发投资甚至接近7%左右。隆基建成了覆盖单晶硅棒、切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等完善的研发中心,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工所等进行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平台。截至 2017 年 6 月底,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 207 项,在单晶生长、 硅片切割和新型电池组件工艺等方面不断突破,其中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投入带来的成果非常明显,随着2015年隆基的高效单晶组件开始投产,多晶占据主导地位的组件江湖开始被撼动。2015年,单晶组件开始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时期:他不再贵不可攀,他的价格开始与多晶基本持平。
“我们在2015年和2016年部分时间段时,就是保持单多晶组件合理的价差。从初期投资来看,单晶组件的价格略高,但它可以减少土地和安装成本,系统造价是经济的。”隆基乐叶光伏总裁李文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而在光电转换效率上,隆基乐叶的组件产品也将单晶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2016年5月24日,乐叶光伏发布了“‘低衰减高效率单晶组件’Hi-MO1”,初始光衰比普通单晶组件降低50%以上,转换效率亦可同时提高5%左右,60片量产功率达到290W。
时隔一年之后,隆基乐叶再出重量级新品——Hi-MO2,72型组件功率达360/365W,60型组件功率300/305W。电池正面发电效率超过21.5%,同时,背面采用了玻璃封装,实现了双面受光、双面发电,可带来最高25%的发电量增益,为电站投资者带来更高收益。
这些重量级产品的发布,使得隆基乐叶在组件市场势如破竹。市场对单晶产品的需求始终旺盛,高效单晶产品供不应求。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隆基乐叶的单晶电池组件出货达到2,188MW(如非单晶硅片供给问题,会有更多出货),单晶组件产销率达到100.19%,已稳稳占据组件出货量第一阵营的领先位置。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单晶组件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左右,2015年就飙升至15%左右,到2016年低已进一步增长至27%。到2017年上半年,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单晶占比已达36%。
这些数据标志着,隆基为之专注坚持十余载的单晶产品,终于迎来了拐点时刻,单晶替代多晶已成趋势。如今,潮水的方向已经被改变,光伏的平价上网时代还远么?答案已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