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走进领跑者基地系列活动——两淮站”技术分享会在安徽合肥举行。安徽省能源局副局长曹越方、淮南市发改委能源办主任王凌、宿州市埇桥区发改委能源办主任胡敬轩以及众多光伏制造企业、投资方与技术专家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
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王士涛指出,伴随着补贴不断下降,提高电站整体内部收益率必将成为电站投资者主要的课题,新的技术实现要比通过低价竞标来得更加持续和可靠。
随着发电量的提升和电网相对友好,光伏跟踪系统正逐步被业界所接受。但跟踪系统的可靠性也成为了这个系统最重要的一块短板。由于稳定性问题所引发的跟踪失效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业主的担忧。
王士涛表示,跟踪系统的稳定性来源于设计、解决于设计,包括现场的安装和运维,都对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信博在世界首创智能设计,对关键部件提供额外备份保护,大幅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目前,晶硅组件固定安装地面电站整体成本6元/W, 市场上的跟踪器价格大都在0.8元/W,相对固定支架,电站整体成本成本增加7%,但发电量可以提升10-15%。
“在国内推广跟踪器产品非常困难。同时低价中标后的跟踪器项目为了完成难免出现品质问题,低价到低品质循环往复造成了今天的尴尬局面。” 王士涛介绍,中信博的新型平单轴跟踪器技术,很好的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可以给业主以稳定可靠的跟踪解决方案,性价比方面使得业主提升2-3%的内部收益率。
“跟踪器技术在国外大面积使用,虽然在稳定性上也需要维护来保障,这一点在我们国家需要创新技术来解决,但是其性价比和增加发电量是完全被认可和接受的。” 王士涛表示,伴随着补贴电价的不断下降,以及目前补贴资金的短缺,未来光伏产业一定要走向平价上网,提高电站整体内部收益率,提升发电量,跟踪系统的创新技术,可以为平价上网更加有效的提供可靠保障。
据了解,中信博的大跨距平单轴跟踪系统采用两排联动,单套系统可承载144块组件,仅需要8个地桩,超过12米宽的地桩跨距,即使在山丘及非平整的复杂地貌,都能做到随坡就势。大跨距平单轴跟踪系统也适用于渔光、农光解决方案,可提高土地复用率,助力光伏农业发展。以1MW的光伏项目为例,共需安装22套系统即176个地桩,比固定支架减少300多个地桩,每MW安装成本节省近30万元。
中信博总部设在昆山,拥有几十多条自主设计研发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和一条符合环境标准的热镀锌生产线。凭借在跟踪支架3吉瓦的产能和固定支架6吉瓦的产能,截至2017年6月30日,光伏支架累积出货量已达到12吉瓦。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IHS今年发布的“全球光伏跟踪器市场份额排名”显示,中信博首次入榜即以2016出色的业绩跻身全球前五,也成为首家跻身全球前十的中国跟踪器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