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7-06-14 13:43:02 作者:光伏扫地僧(夏爱民)
来源:CREC
第二节 夏朝之1914-1945
一战二战经危藕相连 一战后光热起光伏缓
一战的孕育和开始,对太阳能光伏还是有巨大冲击的,当然了,这期间还有一些发现。1914年,Sven Ason Berglund(斯文.阿松.贝格朗德)接收到专利“提高感光电池的能力的方法”。
1916年,Robert Millikan(罗伯特.密立根)进行实验,证明了光电效应。
密立根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实物图
1918年,Jan Czochralski(杨.柴可拉斯基),波兰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方法来生长单晶体金属——提拉法。 数十年后,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单晶硅。
提拉法原理图
说来有趣,科学研究有时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像可口可乐本来是化学药剂师发明的止咳糖浆,结果倒成了饮料,日后风靡全球了,王老吉本来也就是一凉茶,现在也是风靡华人世界。1907年开始,杨开始为德国Allgemeine Elektrizitäts Gesellschaft (AEG,德文,可翻译为通用电子公司)工作。19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不小心将原本应插入墨水瓶的钢笔放到了正熔融锡的坩埚中,发现放错了,杨连忙快速将笔从坩埚中拔出。意味发生了,他发现笔头上挂上了一条细细的锡丝线。
假如是一般的常人,大概会想当然的将其视为失误,然后拿个布或什么其他东西将笔头上的锡丝抹掉,也就完事了。科学家就是科学家,当时杨正在做化学金属提纯技术的研究工作,这样一个偶然和意外也没有被科学家放过,杨将钢笔头换成了毛细管,再次演练了这个提拉的方式,经过研究,杨证实这样提拉出来的结晶的金属是单晶。杨通过这样的方法拉出的单晶金属,直径1毫米,长达可达150厘米。后来,杨将其发明经过分析和总结,写成论文,于1918年发表在德国Zeitschrift fuer Physikalische Chemie(物理化学学报)上。此后,这样方法流行开来,成为此后提纯锡、锌、铅等金属的方式。195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用这种方式提纯锗,使其可用于半导体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