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陕西省渭南市地处祖国版图几何中心,是华北与中原地区进入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门户,华山与黄河在这里相会奔流向海,“北京时间”从这里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神舟系列飞船在这里得到全程遥测。
这里是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旅游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十佳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等。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和“晋陕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序推进,渭南成为3个国家级经济区叠加、“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投资沃土 魅力新城
区位优越。紧邻渭南主城区的渭南高新区,是陕西东部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唯一的国家高新区,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区五大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渭南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渭南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前沿阵地,是渭南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的创新高地和城市新区。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区内总人口12万余人。
交通便捷。渭南高新区作为渭南现代化城市西区,毗邻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属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陇海、西南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108国道,201省道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郑西、大西2条高铁在此并站交汇,18分钟达西安,2小时到达郑州、太原,5小时进北京,8小时直达广州。
配套完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渭南高新区已成为创新文化浓厚、特色产业鲜明、竞争实力突出的陕西东部重要工业聚集区。目前,建成区内实现“九通一平”(土地自然地貌平整,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金融保险、研发中介、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拥有渭南高级中学等全市一流的中小学教育资源,投资25亿元的渭南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实现住宿、购物、餐饮、娱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成为中心城市的一个商业亮点。高新区坐拥渭南科教园区职教资源,背靠西安百所知名高等学府、科研院所,能满足各类企业的用工和技术创新需求。
贴心服务。在这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为企业提供从洽谈到奠基、从建设到投产、从运营到提升、从扶持到发展的全方位保障。“企业110”服务热线,是高新人“亲商、安商、富商、便商、利商”的具体体现。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个性化、贴心式服务,倾力打造“企业遇到困难,政府无处不在;企业合法经营,政府处处不在”的诚信环境,以“小机构、多功能、大服务”的运行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10年9月晋升为国家高新区后,渭南高新区的发展进入“快车道”。“十二五”期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位运行,经营总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2016年,“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区经营总收入同比增长15.5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3%。
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装备制造领域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联重科,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包装印刷设备龙头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陕西北人印机,大中型凹印机自动套色及印刷图像监测系统研发生产企业——科赛机电为龙头,重点建设土方工程机械、印刷机械产业基地,形成了陕西最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渭南高新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以成套设备出口、资源开发、产业并购、工程承包、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参与域外合作园区建设。目前,中联重科在高新区形成了年产2万台挖掘机的生产能力。北人印机作为我国凹版印刷机械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占全国60%以上,今后还将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园。以3D打印技术为支撑,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深化与航天科技、兵器工业等军工企业的合作,着力引导3D打印军民融合产业化发展。高新区制造业在结构件加工、钣金焊接、表面处理、整机组装等方面有良好的配套协作能力。力争到2020年,现有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精细化工业。精细化工领域以现代煤化工和新一代煤气化技术应用的先行者——渭化集团、亚洲最大的钼化学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金钼化学分公司、西北最大的生物制剂生产商——标正生物科技为龙头,重点建设新型煤化工、钼化工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了关天经济区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特别是渭化集团的技术力量、环保设施国内一流,号称全国煤化工行业的“黄埔军校”。大力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低碳技术,优化产品结构。依托渭化集团,建立精细化工(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和绿色制造,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力争到2020年,精细化工产业总产值实现50亿元。
优势产业 高端引领
全力建设千亿新能源产业园区。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条,渭南高新区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机遇,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重点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鼓励动力电池企业投入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全力打造动力电池第五大产业集群,将渭南建成西部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规划占地4000亩,集关键技术研发、核心部件生产及整车制造、展示体验、物流仓储商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主要包括制造区、研发区、仓储物流和商业生活区四大功能区。其中制造区占地2000亩,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及整车制造区。研发区占地1000亩,主要包括研发中心、展示体验中心和示范充电站三大板块。物流仓储区占地300亩,主要建设物流仓储基地,满足园区内制造企业物流配送需求。商业生活区占地700亩,主要建设人才公寓及商业设施,可为高层次人才、企业员工提供完备的休闲生活环境。建成新能源汽车展示及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全程监控全市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着力引进动力锂电池新型绿色电池制造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产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支持沃特玛、天臣新能源、星美等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提升,加快帝亚一维经济型电动车项目建设,推进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落实中能东道新能源动力总成、精进科技电机等5—6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努力打造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及示范应用基地。
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沃特玛新能源汽车电池一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天臣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一期二期项目已于2016年全部建成投产;此外帝亚一维经济型纯电动汽车项目、天臣新能源电芯总部基地项目已成功落户,高新区千亿新能源产业园区聚势腾飞!
抢占中国3D打印产业制高点。2013年,渭南高新区在国内率先启动3D打印产业培育工作。四年来,高新区牢牢抓住培育产业链这条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围绕材料研发、工艺设计、设备制造、产业应用,加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挥3D打印产业基金作用,加快先进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率先在航空航天、模具制造、医疗器械、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等领域实现3D打印规模化应用,并摸索出3D打印“6+1”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建成460亩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团队、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团队、中国钢研安泰科技三个技术团队,和业内43位3D打印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集聚;通过参股、控股行业核心企业,建设快速制造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陕西增材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金属粉末材料工程中心等一批行业协同创新机构,努力实现国产装备、材料及技术的突破;围绕3D打印技术产业化,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5亿3D打印创投基金,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成立3D打印产业投融资担保机构,引进了一批风险投资机构,打造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园区连续三年承办全国性3D打印产业化会议,培育和孵化28户企业,涉及3D打印材料、软件、装备、应用服务等领域,企业累计申请专利400余项,100多项研发成果得到广泛应用。2016年,新引进企业15户,企业总数达36户,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上缴税金950万;7个在建产业类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前运营投产。新引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3D打印团队2个,引进博士12人,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3人。园区企业数量、营业收入、高层次人才数量较2015年翻了一番,在3D打印产业化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力争到2020年,3D打印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3D打印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
新材料产业聚势腾飞。作为中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建成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起步区460亩,为企业提供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流程服务;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钢研等国内有影响的研发团队,发起设立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建立了激光成型、检验检测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定向培育,渭南3D打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已成为渭南乃至陕西的特色产业“名片”,先后获得中国医学3D打印技术创新发展基地、陕西省新型工业化(3D打印)产业示范基地和陕西省3D打印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称号,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欢迎更多3D打印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生物材料、精密铸造和3D打印产业化应用等领域的项目落户。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依托海泰电子等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培育TFT-LCD、LED、OLED等系列液晶显示材料上下游关联产品和配套企业。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钛合金及非金属3D打印材料、粉末冶金、雾化粉末等新材料,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形成1—2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