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中来股份已经在太阳能背板领域享有盛名,近期又正在大跨步地进入高效电池生产领域。中来光电总经理刘勇就公司的技术目标和战略目的接受了PV Magazine杂志的专访。
Q:请简单谈谈中来的企业精神和最新发布的产品?
刘勇:中来一直以来致力于高效产品的研发生产,我们在日本PV EXPO展会上展示的大部分产品都代表了最新科技和最高的功率档位,包括330瓦到340瓦的60片组件。以340瓦为例,只考虑单面发电的情况下,我们把组件标记为340瓦,但是如果算上背面能提供的约20%的额定功率,整块组件就能达到大约400瓦。
中来研发改良了n型电池技术,并且投入量产。在泰州,中来光电规划了2.1 GW产能,其中1.2GW已经投入生产,剩余产能预计在今年八月投产。因此,2017年底,中来将会有约2.1GW的n型电池产能。这将使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n型电池厂商。
我们采用的是双面电池和组件技术,并正在努力不断提升双面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已经量产的产品,正面转换效率约21.5%,背面的效率在19.5%左右。对于60片的组件来说,有不同的方式计算背面的效率增益。通过保守估计,我们把背面的效率增益预估在10%左右;而事实上,背面效率增益最高实际可以达到30%。背面额外的发电量能给我们的客户带来显而易见的收益。
因此,如果我们把产品的背面增益预估在10%,加上组件正面的315瓦到340瓦的功率,大部分的增益其实都来自于背面技术。另外,中来通过使用薄玻璃技术,让组件的效率达到更高。
Q:请问这些组件的性价比如何?
刘勇:中来一直以来有一个口号,也是我们的目标和今年市场推广的核心思想:”n型,p型,价格一样平!”。我们每瓦的销售价和PERC技术类似,约人民币3.4元/瓦(0.49美元/瓦)。我们以同样的价格销售,并能获得相应的利润。在成本方面,由于双面组件的银浆消耗量几乎翻番,因此成本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银浆成本的上涨。但是我们在2017年下半年将引入新技术可降低20%至40%的银耗,这也将给中来的整体电池成本带来进一步的下降空间。
我们同时也在开发新的组件技术来增加组件的输出功率,从而降低组件成本将更低。电池成本降低与新的组件技术使我们非常有信心在市场上与p型技术的价格一较高下。
Q:没有市场会拒绝价格实惠的高效组件和电池。请问目前哪些市场对中来的技术反响最大?
刘勇:在2017年我们已经成功打入了日本市场,并且已经接到了大量来自日本的订单,日本市场的订单已累计达到100 MW。这个数量非常可观,表明我们的产品在日本很受认可。
当然,我们最主要的市场还是中国,在中国我们有大量几万千瓦至几兆瓦级别的订单。目前我们接到的订单已经超过了今年的产能。例如,中国有一个近30MW的项目,完全使用我们的n型双面组件,并且已经完成了多个5-10MW项目的交货。中国市场完全能够接受中来的高效双面的产品,因为领跑者项目注重采纳高效率技术,而中来电池的转换效率要远高于领跑者项目的准入门槛。现在,第二批领跑者项目正在开展,转换效率的准入门槛甚至还要更高。目前只有六种技术可以满足领跑者的要求,而我们的技术正是其中之一。
由于我们的技术可以提供较低的度电成本,低于人民币0.5/kWh($0.07/kWh);通过使用中来的技术,一个100兆瓦的项目在建设阶段可以节省施工、支架、人工等各项成本约人民币5千万元(725万美元)。并且在25-30年内,我们的双玻双面组件可以为客户提供30年的保障。
Q: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您如何保持业界领先的位置并继续开拓创新?
刘勇:今年我们在研发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对新人才和新设备的投入,投资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1450万美元),并且我们还有一座专门的研发工厂,配备尖端设备,设有两条完整的研究用电池产线。我们可以在生产线上尝试各种技术,使员工能够以最实际的方式发现并解决问题。我们还在继续投入研发并从世界各地招揽人才,研发人员不仅来自中国大陆,还有台湾、新加坡和其他地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让电池效率达到22%,现在已经接近成功;再接下去的目标是22.5%。我们已经明确了到达这一效率的技术路线图,其中之一是IBC技术,这就不仅仅是电池技术了,而是电池与另一种组件技术的结合,成本会比我们的竞争对手低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