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出海”的历史,总是伴随着“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阵痛。最近几年,全球化的质疑和反对声音有增无减,逆全球化思潮也随之频现,中国光伏产品连续遭遇欧美国家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双反” (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经历漫漫“寒冬”,中国光伏产业将如何“修炼内功”,借此“走出国门”,实现弯道超车?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接受了央广网记者专访。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
遭遇寒冬:“没有竞争力,只有规模”
“一个领先的行业,都要经历坎坎坷坷”,高纪凡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国的光伏企业出海也经历了很多次的挫折。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欧洲市场作为光伏的主要市场大幅萎缩,整个行业由此进入了停止增长的状态;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欧盟欧债危机,海外市场增速减慢,而中国的光伏产能生产相对较快,加之“双反”等一些阻力,导致在短期内产能过剩,很多国内光伏企业被迫收缩发展规模。
海外市场遭遇困境,很多企业开始出现危机,甚至破产。在经历过几次动荡时期的高纪凡看来,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不断的创新、良好的管理和持续的人才培养。“很多企业在行情看好时盲目扩张,没有生产竞争力,有的只是规模,加之整个的人才队伍跟不上企业的扩张速度。‘只知生,却不知怎样养’,所以,当时很多光伏企业昙花一现,很快就在大浪中退出了”。
“中国光伏业发展太快,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留下了很多教训,政策补贴、平价上网、产能过剩都是不得不面对的坎。我希望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平稳、健康一点”,高纪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曲线救国:布局新兴市场 实现弯道超车
欧洲和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采取贸易保护,但是其本国的产业并没能因此发展起来。凭借自身竞争优势的中国光伏产业开始“曲线救国”,积极布局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