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一早就被一条光伏报道刷了屏。《低价中标、单晶众跑、多晶失落......如何看这场单多拉锯战?》一文,来自某能源权威媒体微信号,一夜之间,被强制删帖。阿特斯瞿晓铧博士站了出来,他在朋友圈表示,“压力来自报社合作伙伴”。一篇涉及光伏产业观点的正规报道被强制删帖,不仅仅引行业热议,而且震惊了广大吃瓜群众,至少说明这戳到了痛点,或者说,此文一定有一些真相,是他们不愿意让大众了解的。
坐下来认真拜读,报道的中心内容就是采访行业专家,查找统计数据,得出如下的观点:“光伏领跑者计划”中对单多晶不同技术门类设定了不一样的标准,对多晶要求高,对单晶要求低,导致市场上大量的多晶无法参与领跑者项目,而单晶几乎所有的产能都获得参与领跑者计划项目。报道的目的就是希望好的政策能真正落地,最大限度地引导光伏产业技术进步。
比较集中的观点是这一段:
【“‘领跑者’计划的初衷在于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但根据彭博财经对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底单多晶行业平均效率水平分别在17.1%和16.1%,对于‘领跑者’计划中单晶17%的效率要求,几乎大部分普通单晶产品均可轻松入围。”彭博财经太阳能分析师江亚俐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单晶在领跑者项目中崛起,不是因为技术领跑,而是因为标准要求不高后,让普通的单晶产能都进了“领跑者”项目,谁还会去投入技术升级或新技术产业化呢?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单晶上推广了多年的背钝化电池(PERC)技术,能够在普通电池上增加1%的光电转换效率,大家都忙着拿普通电池进领跑者项目了,导致2016年出现一个奇怪现象,10多吉瓦的现有PERC产能闲置,全年只有3吉瓦产量。多晶倒是在严苛的标准之下,推动了黑硅技术,并实现PERC在多晶电池上的突破,这应该是领跑者计划推出时始料未及的。就在行业议论纷纷的时候,我们也听到行业主管部门在着手修订领跑者计划技术标准的消息,一方面是光伏各门类技术发展进步快需要修订,另一方面,确实不能因为标准的厚此薄彼而让普通的技术得到鼓励而先进的技术得不到推广。
报道披露的这些情况,应该是删贴者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或者说也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认为这个标准没毛病,没有偏颇。但有不同观点可以争论,可以向政府部门反映。据行业协会和企业透露,就有很多指出“领跑者计划”标准存在问题的反映已经到达行业管理部门。
除了担心标准修订后“优势”不再,删贴者应该也不愿意看到报道中罗列出的事实,比如领跑者计划中高比例的单晶技术方案,与普通竞标项目形成鲜明对比。报道中提到:
【2017年上半年单晶需求旺盛,并非单晶竞争力上升,而是因为去年投标的‘领跑者’项目中为了技术分,设计了相当比例的单晶组件,导致单晶需求超过单晶产能供应。】
报道一开始就提到单晶凭借全面推广金刚线切割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占比。但同时多晶也跟进金刚线切,而且配套黑硅技术,在降低切割成本时还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只是技术升级有一个推广的过程,如单晶一样,在众多的多晶企业中,也是在主流企业中率先突破,再向五六十吉瓦的产能蔓延。在新一轮的技术进步和性价比PK中,又回到了多晶占据优势的状态,而之所以出现单晶市场占比的“逆袭”,完全是因为获得“光伏领跑者”政策阴差阳错的惠顾,捡了个便宜。
面对实名披露观点的公开报道,披露的事实,慌不择路地强制报社删除,怕大家知道真相,是从根本上不自信,还是不能自圆其说呢?
昨天朋友圈也有议论,说单多晶之争由来已久,根本上是利益之争,是不值得关注的口水战。对此我同意瞿博士的观点“打口水仗比‘花钱封口’好”。
这个事件也有一些正面效应,比如说使很多光伏人熟悉了两个经典成语:掩耳盗铃和欲盖弥彰。好奇心是吃瓜群众的天性啊,删了几百的阅读量,迎来了几万的阅读量,何必呢。笔者倒是认为,与其花心思在删帖这种事情上面,不如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老话说的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大舞台,平价上网是所有光伏人追求的理想,天天纠结在各种产品路线,各种宣传套路上,没有心胸,没有格局,一定会被市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