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家都知道,所有的新能源都需要补贴才能健康成长,并且随着产业的逐步发展,补贴逐步降低,新能源投自己收益也会逐步提高,最终达到脱离补贴,平价上网。因此,在新能源利用较早的国家,最先提出了“Feed in Tariif”也就是“FIT”政策,直面翻译就是,通过税收补贴机制的上网电价。
维基百科:
上网电价补贴(英语:FIT, Feed-In Tariff或Standard Offer Contract[1]),也被称为强制性上网电价补贴、可再生能源回购电价、保护性分类电价制度或者政府电力收购制度,是一项旨在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的政策机制。政府与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个人或公司签订一份20年的长期合约,期间发电者每向公共电网输送一度电,除了获得原本的电价以外,还可以赚取若干补贴。
这种补贴的金额由政府公布,一般取决于当时此种能源发电设施的造价及安装费用。因此造价高的能源补助也高,比如,对风能的补贴相对于太阳能光伏和潮汐能来说就要少一些。 上网电价补贴的金额通常随着时间流逝、各种能源技术的提高、成本的下降而逐年减少。
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的最著名的例子是丹麦对风力发电的鼓励方式。丹麦可算是现代风电的始祖国,她采取的方式是强制性的给予一个固定电价。其后,1991年德国也采用同样方式(提供最终用户电价的90%给再生能源电厂),从此德国风电风起云涌,开了成功的先河。在2004年丹麦突然放弃固定电价方式而走向“碳凭证”方式进行交易,从此在丹麦本土不再有风机安装,丹麦风机制造商也纷纷出走,寻求别的生路。鉴于德国风电的所向披靡(在2007年前,德国风电在全球执牛耳,其后被中国取代),全球许多国家都纷纷向德国取经,采用此种固定电价收购再生能源发电的方式,著例有西班牙,法国,奥地利,中国,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国。甚至连英国,作为自由市场的捍卫者,本来十分坚持“固定电价与资本主义精神相悖背”的原则,也因国内的再生能源发展老是一蹶不振,最终也只好于2010年亦采取固定电价制度。另外在风电异军突起的中国,也是因为过去使用招标制度,而让风电的发展极为缓慢,最后也在2008年改采固定电价制度,整个风电的装置容量才有大幅的进展。
总的来说,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的目标就是要积极的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者,确保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个人或者电力公司的投资获得稳定的收益。
那么问题来了?
巨额的补贴哪里来的呢?
请看一则新闻
什么!
全国电力用户!
难道我也在给新能源买单吗?!
没错!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所有用于新能源的补贴资金,都由全国的电力消纳用户进行附加费形式进行征收。
从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伊始,国家就征收0.002元/千瓦时,用来给新能源进行补贴,然而,这个附加费已经增加到0.019元/千瓦时(2015.12.30日公布),8年增长了7倍。
小坦赶紧拿出电费单看看
居然是真的!
虽然没有0.019元,但是也有0.015元!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其实,从电费中增加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只是我们生活中不注意这些细节。
你知道你家的电费吗?
你知道你家的电费什么时候到第三阶梯吗?
我们打开日本东京电力的网站可以看到,其实,在日本的电费中,补贴光电事业的金额会非常醒目的告诉你,你每月有一定比例的钱,是用来补贴太阳能的。
作为正常的家庭,看到每个月自己都在给太阳能做贡献,那作为业主的你,当然是想我也要装太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