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磁场和一土的过程中,也很多次被人问起为什么要重复发明轮子,直接用那个什么什么产品不就可以了吗?
这个选择和下面这几个因素有关系:
首要的前提条件,你是不是有资源去做这个事情?它是你战略的一部分呢还是会影响你核心战略的实施?你自己做出来的结果是不是会比第三方明显更好?在创业阶段,如果做出来的结果只是一样好,即使第三方更贵,可能都应该选择第三方,因为创业者的时间是最宝贵的。
如果这个组件的竞争环境不充分,那它的价格很可能是虚高的。Musk 书中那个例子就是这样,小众垂直市场,普通人也做不了的高科技产品,还是军用的市场,这里面的利润空间可想而知。换个人可能也就用了,费那事干嘛?但是对 Musk 来说,降低成本是他的核心战略,在他的宏大目标下,这个组件以后可能需要购买成千上万次,那自主开发的意义就很明显了。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集成是不是灵活,这个对软件产品来说尤其重要。按照传统思路设计的产品,集成灵活性太差,数据导入导出太复杂。就拿我们在做的学校 IT 平台来说,一般学校幼儿园都需要采购多个软件系统,而它们之间的数据都无法打通,光学生个人信息就需要每个软件输入一次,每次有改动就需要所有软件都改一遍,就更别说更深层次的数据整合了。
多项目协同门槛
Musk 一直是从系统的角度来规划他的创业项目的,这么多年九死一生搞下来,特斯拉,SpaceX,太阳城的协同效应越来越强,也给后来者构建了无比高的门槛。太阳城提供太阳能电池板,给特斯拉遍布全美的充电桩免费供电,特斯拉能量墙 Power Wall 负责储电,这样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客户可以晚上用电,甚至卖电挣钱,特斯拉的电池技术直接支持了能量墙, 特斯拉和 SpaceX 之间有大量的技术共享,还有很多。
联系这几个项目的核心物理学概念是能量,我们如何可以更环保更廉价地获取能量,储存能量,更高效地利用能量。交通和航天是他的切入点,因为交通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庞大产业,航天寄托了人类的梦想同时又超级落后。我估计他以后会在这个高效的“能量”平台上做更多的事情,人类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彻底解决能源问题,那时候 Musk 会实现更多更大的颠覆。
流程可以更优化
整本书看下来,感觉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重大疏忽的。最明显的例子是早期特斯拉样车出来以后,进入量产阶段遇到了无数的问题,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才解决,导致发货时间晚了一年多,这期间也遇到比较大的财务问题。
但这其实是一个不该有的疏忽,这就是个结构化思维的问题,做项目规划的时候是不应该疏忽这个环节的。这个失误让 Musk 付出了大量的金钱,还好走过来了,之后就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