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电网是提高大规模电源能效的关键
大力发展新能源,需要将大规模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发展相结合,提高利用效率。我国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但受当地负荷需求小、网架薄弱、调峰资源有限、跨区输电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难以有效消纳。依托大电网,充分利用不同区域负荷特性差异,实现能源开发综合效益最大化。突破清洁能源富集地区本地消纳能力有限的制约,加快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消纳清洁能源发电。
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主要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通道。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骨干网架(通道),自2009年我国第一条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运至今,特高压线路输送容量不断突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大幅提升。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五直”工程,在运在建和获得核准线路长度达2.88万千米。特高压输送技术进步,特高压电网逐步建成,电力长距离传输将没有地区和国界的差别,电力资源在全球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变得更加便利。
电能替代改善能源终端结构
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尽快实现电能替代,是从需求端主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进而促进电力系统能效的整体优化。
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指出电能具有清洁、安全、便捷等优势,实施电能替代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能源清洁化发展意义重大。电能替代重点领域包括,生产制造领域的电锅炉、电窑炉、电灌溉,交通运输领域电能替代燃油,北方地区集中管网覆盖范围以外居民采暖等。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上述领域的电能替代,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约1.3亿吨标煤,带动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约1.9%,带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约1.5%,促进电能消费比重达到约27%。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到2050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32亿吨标准煤,电力占整个终端能源消费60%以上。
风、光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大规模利用风、光等清洁能源是人类能源利用的重大进步。随着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的利用率、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电价水平将降到市场合理水平。
2016年11月4日,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对人类能源利用的新发展开启了新篇章。走清洁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我国、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不论是作为我国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区所在地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从可再生能源并网、新能源公共交通,到智能家居、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的建设蓝图正一步步实现;还是苏州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的战略构想初步成型,将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思想在苏州率先落地,打造能源清洁、绿色、高效发展的“苏州样板”;亦或是华锐风电张北坝头风电场“互联网+智慧风能”在提高发电量和运维效率上的管理模式的突破,可以设想,作为优化电力系统能效的重要手段——能源互联网必将是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