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电、光伏、核电再到电动汽车,近几年来中国新能源行业风起云涌、呼啸而来。国家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努力在推动能源的巨变。不久后的未来,我们开着电动汽车,使用风光电力则像一日三餐般习以为常。
2020年,国内全社会的用电量将达到6.8万亿千瓦时~7.2万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预计为15%左右。在过渡到新能源为主的社会生活、日常作息之前,行业还会经历哪些变化?在12月2日举行的第一财经年度峰会上,多位能源业界、学界人士也对此展开了一番深入的探讨。
传统能源仍有机会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中国能源消费是高度集中的。中国的重工业消耗了62.8%的能源,但只贡献了25.5%的GDP。而重工业对经济发展较敏感,经济不好就少生产、去库存,这时对能源的打击就很大。“企业卖库存,同样可以支持经济的增长,但能源的下行压力非常大,中国能源会大起大落,这是一个规律,而且跟GDP的走势可能会大幅背离。”林伯强说道。
我国的风电、光伏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我国众多的火电厂会因此而很快停产,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量是否也将被大幅削减?并非如此。
据中电联数据,我国火电的发电量在过去5年内,确实占比有所下降,但幅度为7.7%。截至去年年底,火电发电的占比为73.1%。此外,2020年,我国的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从这些数据上可以发现,虽然火电发电的占比在快速减少,但短期内仍将是最重要的发电方式。
林伯强称:“现在这个阶段,我倒是觉得,传统能源怎么转型更为重要,毕竟现在还是需要传统能源来发展,从而支持新兴的能源。比如我们对太阳能的不少鼓励政策,都是将传统能源所付的电价中抽取一部分,传统能源仍是我们的用电核心。所谓的能源革命,很大程度上也从化石能源上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新能源要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传统火电厂的一个机会。化石能源相对于风电、光伏这些新能源,无疑是更为稳定的资源,现有的火电厂也可通过脱硫等技术进行改进,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由于能源需求的波动性很大,当能源需求反弹时,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需求也会反弹,这也是传统火电的另一大发展契机。林伯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煤炭需求经历过两次大反弹时期。今后能源发展方向肯定是天然气、核电、风电、太阳能。当经济恢复,重工业开始补充库存、能源需求大增时,煤炭还会经历一次反弹。目前我们对煤炭的判断是,2023年可能是个需求峰值。”
技术革命是根本动力
风电、光电成为一个产业不过三十来年的时间,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我国能源局在1994年发布《风力发电场并网运行管理规定(试行)》,开始允许风电站就近上网。而据中电协数据,到2015年,风电的发电量占比3.3%,装机容量占比8.6%。
“我在太阳能行业干了19年,我就发现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实际上比政府的规划、比我的判断还要快,这就是技术的力量。”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表示,2010年时,中国做了个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光伏达到20GW,后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目标是当时的近8倍,相信这个比例未来还会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