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重点项目规划表(光伏节选)

发表于:2016-11-16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八)节能环保。

发展思路:以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循环利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发展重点: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节能锅炉、垃圾焚烧发电设备、“三废”回收处理设备,废旧汽车、家电、废钢等回收再利用设备等节能环保设备;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服务,节能技术推广服务,节能环保咨询、监测、评价、认证服务,绿色再制造,环境保护及污染物治理服务等节能环保业务,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节能服务公司。

实现路径:组织开展节能环保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积极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围绕节能降耗减排目标,组织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加强余热干燥设备、余热蒸馏设备和余热发电锅炉等节能环保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推进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推进“三废”污染防治技术、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环保技术的研发,加快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依托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实施“废弃资源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基地,加快废旧汽车、家电、废钢、废铅酸电池、废旧塑料、废旧轮胎等回收再利用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引进培育一批节能环保企业,健全完善节能服务公司资质认证制度,建立完善具有公信力的节能服务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总包服务的产业链。建立健全节能专家库,整合社会节能服务资源,搭建专业化、社会化节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1.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推动建设若干个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学、科研机构等紧密协作的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共建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及研发创新型企业或产业实体,以科研项目、重大课题等为纽带,探索建立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模式。加强沿黄经济带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开放式创新平台,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研发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

2.构建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鼓励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夯实特色优势产业科研创新基础。建立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资源向企业开放。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产品设计平台,推行平台化、模块化、系列化的产品设计理念,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效率和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鼓励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加快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投融资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增强科技服务力量。

3.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加大先进技术成果引进力度,强化承接产业技术转移能力建设。探索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区级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引导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成果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推动先进科研成果向本地企业转移扩散。围绕仪器仪表、轴承、高端铸造等特色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组建一批通用性或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从实验研究、中试熟化到生产过程所需的仪器设备、中试生产线等资源,开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服务。支持本地技术成果及新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探索“创新券”等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创新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成本。加强中卫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建立完善军民技术对接机制,实施军工技术推广专项,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鼓励先进成熟民用技术和产品在国防科工领域的应用。

4.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计划。

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双创”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发挥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软件技术和创业创新导师团队力量,加快发展银川IBI育成中心、TMT育成中心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着力推进共享装备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和宁夏创业谷项目建设,以“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为契机,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众创业园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纺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鼓励全区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搭建高层次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平台。采取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措施,引进高端科研、管理人才,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设立全区创业引导基金,加大财政对“宁夏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不断扩大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机制,加大创业贷款担保支持力度,鼓励“互联网+”社会资本等新型资金支持方式,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工程一: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以共享装备、巨能机器人、银川大河机床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高端数控机床、高端铸件、仪器仪表、矿山机械、精密轴承、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复合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突破,重点加快共享集团智能工厂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共享模具铸造用增材制造设备及铸造用智能工厂项目、吴忠仪表年产12万台民用阀门和执行器项目等,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科技重大基础设施等创新载体的改造提升,加快科技创新型人才及科技服务机构的引进和培育,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和管理制度。到2020年打造1个―2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工程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在数控机床、铸造设备、工业机器人、矿山机械、新能源装备、农机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重点领域推动实施一批科技创新专项。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依托鑫众重工风电塔筒、光伏电子元件、矿山机械制造、波纹管及压力容器生产基地建设,宁夏西北轴承高端轴承产业化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支持开发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性明显的产品,组织开展重点创新产品应用试点示范,突破先进技术成果产业化瓶颈。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在高端装备中的嵌入式应用,支持装备领域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化,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宁夏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部分装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1.依托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深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在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纺织等传统行业的应用。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全自动化生产线等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实现生产智能化。支持钢铁、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带动企业营销网络化升级,打造形成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

2.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

制定“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路线图,引导和支持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推动大企业“双创”平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社会化服务。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构建用户参与设计、众包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组织模式,提升创新设计能力。推动骨干企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施在线计量、在线检测和质量诊断、远程系统优化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企业发展面向智能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促进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制造+服务”转型。

3.加强智能制造示范推广。

围绕数控机床、煤炭机械、仪器仪表、风电设备等重点领域,引导和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开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成套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的制定。在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以及现代煤化工、现代纺织、食品、医药、金属铸造等流程制造领域,分别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开展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促进设计、供应、制造、服务资源的协同优化。重点推进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立体仓库系统、智能生产线、新型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的示范应用,试点建设无人工厂、数字矿山,推广智能制造。支持企业在生产管理各环节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先进信息系统整合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提升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4.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为基础,全面推进“智慧宁夏”建设。以工业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重点,积极建设以5G为重点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加快高速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网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区域性网络关键节点建设,探索构筑基于工业以太网、IPv6、工业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加快中卫西部云基地、银川滨河数据中心建设,支持信息提供商依托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设备搭建平台、开展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支持系统仿真测试、评估验证等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

工程三: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在现代煤化工、现代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以及金属铸造等流程制造领域,选择有条件的企业,重点开展一批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重点推进共享装备的高端铸件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大型内燃机关键零件智能制造系统建设、铸造用增材制造设备及铸造用智能工厂的项目建设,每年争取流程制造领域有1个项目成为国家级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依托宁夏瑞兴矿业新乔煤矿、庆华煤化集团韦三煤矿等建设项目,引入新一代新技术、先进控制装备和控制系统对自治区矿山进行数字化改造,力争5年建成1个―2个国家级数字矿山示范项目。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重点开展一批数字化车间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依托吴忠、银川、石嘴山市等智能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企业较为集中的产业园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

工程四:工业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落实“宽带宁夏”战略,积极争取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进中卫、银川等重点区域与国内外互联网骨干网络通道建设,推动电信运营企业采用共建共享模式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升级改造。支持行业级云计算、大数据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开展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加强对工控设备、工控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等的安全性检测,开展重点领域工控系统、工控网络的安全性检查和风险评估,为智能制造提供可靠的信息网络。到2020年,重点产业园区光纤网络、4G网络等信息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若干重点产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和云制造服务平台。

(三)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要求,坚决依法依规淘汰水泥、钢铁、铁合金、电石、焦炭、化肥等行业落后产能。按照国家严控过剩产能及产能置换工作要求,采取差别化产业政策,限制电解铝、水泥、钢铁等行业产能扩张,完善市场化去产能机制,推动过剩产能退出。

2.大力实施技术升级改造。

支持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煤化工等传统行业企业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研发制造水平,提高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对接国家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改升级项目导向计划,引导企业对接市场需求自主改造升级。深入开展“行业对标专项行动”,加强对生产线升级改造,全面降低企业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水平。

3.健全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重视相关产业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优化完善产业链条。通过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提高采掘业、现代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机械化水平;依托丰富的资源要素和化工等成熟原材料加工工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材料、3D打印材料等新材料。重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配套发展,加强单项冠军企业示范和培育,提升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积极性和竞争力,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集团和总部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4.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

按照“一核、两带、多园”的思路,支持重点园区建设,鼓励各地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推动企业退城入园,科学布局区域生产力。以银川市为中心,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宁夏高端制造业核心区和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支持宁东地区全面打造和提升其国家级现代能源化工基地的综合创新能力,利用先进开采技术,提升集约化水平。石嘴山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新材料、中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等高端产业,依托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多元合金、精细化工、生物工程产业。固原、中卫等地依托优势资源,产业发展以“特、轻、软”为主,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轻工产品制造、电子信息和云计算等产业,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工程五:企业重大技改升级工程

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严重过剩领域实施技术改造专项,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工艺,发展先进产能。推进坤辉气化节能减排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大地循环公司生产设施改造项目、神华宁煤供热站脱硫、脱销改造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实施提升工业能效、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对原料处理、加工制造、产品精制等环节的技术改造,推进精益制造,加强过程控制,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实施高风险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技术改造,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鼓励企业以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为目的的技术改造,增加产品品种,提高新产品贡献率。到2020年,全区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400亿元,年均增长17%,主要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60%。

工程六: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程

对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宁夏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围绕十大重点领域推荐一批宁夏单项冠军示范和培育企业,制定宁夏单项冠军企业评选条件和《培育发展方案》,引导有条件、有潜力的企业向单项冠军方向发展。加大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和培育企业的宣传、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继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国际品牌,全面巩固和提升全球市场地位。组织本地企业开展同行业单项冠军企业对标活动,组织专家开展企业培育提升诊断咨询帮扶活动,指导本地企业瞄准国家级、区级单项冠军标杆企业查找差距、发现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到2020年,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0家,培育提升企业30家,区级单项冠军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1.推进工业强基示范项目建设。

在新材料、装备制造、云计算等优势行业领域,支持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的项目,发展一批基础好、带动能力强、重大工程需求迫切的“四基”产品技术。以企业和园区为主体,建立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工业示范基地。加强工业强基项目库储备建设,支持部分标志性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而带动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

2.推动整机与“四基”企业协同发展。

紧密对接国家工业强基发展目录、工业强基专项、国家科技专项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跟踪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整机、系统和基础企业合作研发和协同攻关,推动整机和系统采用自主产品和技术,形成协同创新、产用结合、需求导向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推进工业基础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整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性能。

工程七:工业强基工程

根据国家《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建立宁夏《工业“四基”发展指导目录》,针对轴承、新型材料等一批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重大工程需求迫切的“四基”产品技术开展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引导“四基”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神华宁煤、中色(宁夏)东方、银川IBI育成中心等重点企业和园区,探索工业强基示范应用产品和技术第三方认证模式,打造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共性基础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实验验证、标准制修订、知识产权服务、金融服务、技术信息发布等功能,引导产业资源共享、重点协同突破,建立完善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到2020年,工业基础领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35%的“四基”产品和技术实现自主保障,部分先进基础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得到广泛应用,形成5家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整机、系统的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阅读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
第三届“光能杯”跨年分享会

2022年1月7日

中国-江苏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1 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