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品质 “中国式逆变器”的短板?
模块化逆变器的应运而生,可以说是中国光伏逆变器技术升级的缩影。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成倍增长,特别是国家“领跑者”计划的带动,中国光伏逆变器打响技术品牌必然可期,相应地,与起步较早的国外逆变器相比,差距减少甚至已然逆袭。
对此,杨波表示:“中国电力电子和逆变器技术水平并不比国外差,甚至比国外还要好。”
然而,杨波担忧的是国内逆变器产品的品质短板。他说:“一方面,一个技术转化成产品需要3~10年,而中国企业可能3个月就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整个工艺的完备性和产品的质量一定要打个折扣;另一方面就是价格使然,国内集中式逆变器价格已经低至2毛钱一瓦,过低的价格总会让一些企业以牺牲品质来实现,但最终买单的是整个中国逆变器行业。”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光伏逆变器质量状况报告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2015年,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河北、上海等13个省、直辖市55家企业生产的55批次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发现有14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合格率不足80%,涉及额定输入输出、谐波和波形畸变过/欠压保护等问题。今年第三季度,质检总部再次抽查52家企业生产的52批次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有6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杨波解读这一结果认为还须理性对待,他表明:“不排除一些企业在‘价格战’的诱导下降低产品品质,而有关国家标准的不适用性也是重要原因。一些早期的国家标准已经不适宜现在电站的标准了,如以过欠过压为例,中国电网参差不齐,农村电网电压理论是220V,实际上很多是250V,250V上下波动10%的话就到了270~280V了,从原来的电网保护来讲就不能发电了,但是对用户来讲不发电即意味着损失,所以一些厂家只能违背国家标准将保护标准提高,避免光伏逆变器陷入开停机死循环。”
杨波指出,光伏电站更多的事故出现在升压和强电部分,而这其中,逆变器和汇流箱成为事故的高发地,所以强烈呼吁逆变器同行在追求高效逆变器的同时,做更有品质的逆变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