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分布式光伏行业可谓“雪上加霜”,除国家发改委在《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将“适当降低分布式光伏补贴标准”外,一份出处模糊的《关于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项目电费结算方式变更的通知》也在业内广为流传,该通知提出,电网公司不再垫付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国家补贴部分,即0.42/kWh的“国补”部分。
一石激起千层浪,业界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分布式光伏这下更没戏了。
实际上,就政策而言,分布式光伏0.42元/kWh的度电补贴部分,按规定本应由财政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支付。近两年来,为了鼓励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一些地区的电网公司在结算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电费时主动垫付了这部分资金。
尽管政府与业界各方均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因分布式项目的开发涉及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实在太多,造成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一直难以真正发展起来,而相对来说分布式光伏市场发展略好江浙一带,除了处于用电量较大的发达地区外,当地电网公司在结算电费时垫付了“国补”部分,应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而此时,在宏观政策层面传出将下调分布式光伏的补贴电价标准的同时,如果电网公司也确定不再垫付“国补”部分,这毫无疑问让原本就不太算得过来账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更是无账可算。
业内甚至有较为偏激的观点认为:这种各部门之间有意无意的“联动”,似乎是一种要“搞死”这个市场的节奏。
但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地面电站市场的逐渐收缩,行业的巨大产能很可能又不得不向分布式市场“漫灌”式转移。甚至有人预言,2017年中国分布式市场装机将突破10吉瓦。
竞争加剧,无疑将泥沙俱下,造成市场的进一步混乱,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不过,我们更要看到事情发展的另一面,作为清洁能源的主力军,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分布式光伏的前景无疑将非常光明与美好,一时的困难肯定已阻挡不住其全面发展的势头。
对于业内诸多企业而言,或许此时更易体会到为什么“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换一个角度来说,面对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劣币驱逐良币”的现实困难,此时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很可能将决定和影响企业未来在分布式这个市场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特别是对于业内众多虔心于技术与品质的企业而言,面对个体企业无法改变的市场大势,该怎样突破?又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