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鸿海和夏普曾达成共识,鸿海以每股550日元(合计约67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夏普已发行股份的9.9%。但之后由于夏普的股价大跌,谈判陷入中断。
时隔4年,2016年1月底,郭台铭亲自走访夏普总部,提出7000亿日元规模的重建方案。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主管的半官方基金“产业革新机构”也向夏普提交了“联姻”方案。
说到产业革新机构,其最大股东为日本政府,外界有声音将此举解读为日本政府阻止技术外流及“肢解”夏普,还有重建日本电子产业。从目前亚洲电子市场的势力格局来看,在中韩企业的赶超下,曾领先全球风光一时的日本品牌早已风光不再。
不过,就在外界都以为产业革新机构胜出已成定局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在2016年2月4日的财报发布会上,夏普社长高桥兴三表示,将会更多考虑鸿海方案。
如果从夏普以往公开的财报数据看,中国在最近两年已经成为其全球市场增速最大来源地:2012年,夏普中国事业占海外事业比重为 45.4%,2013年升至52.1%,2014年更是高达62.8%;在夏普美洲和欧洲区事业连续下滑的同时,夏普中国两年间分别取得了38.5%和 23.3%的高增长。虽然夏普总公司遇到了财务上的困难,但对于处于上升期的中国业务来说,夏普选择“联姻”鸿海不失为聪明之举。
而鸿海收购夏普的意图,有观点认为鸿海希望借此使得其在与苹果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议价权。苹果为鸿海的最大客户,但作为苹果的代工商,鸿海仅分得2%-5%的利润。夏普是苹果手机显示面板的重要供应商,两者合并将使鸿海在其中拥有更强的议价权。
同时,对于鸿海来说,其目前的商业模式早晚会面临增长的瓶颈,夏普所拥有的技术则会帮助其拓展业务,加强其研制高端产品的能力,鸿海需要将拥有白色家电和光伏电池等业务的夏普打造为其新的增长引擎。
结语
夏普并入鸿海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购总部大楼。2015年,陷入经营困境中的夏普公司出售了位于大阪市的总部大楼和土地以及部分员工宿舍和仓库以筹集资金用于经营。在郭台铭的支持下,夏普回购总部大楼,对此时的夏普老员工来说,无疑有着提高士气的目的和象征意义。
而近期夏普方面传出来的消息也振奋人心,先是获得苹果接洽,商讨向其供应iPhone手机用OLED面板事宜,随后,曾经不看好OLED的夏普就宣布将对其OLED显示屏业务投资5.7亿美元,这是夏普被台湾富士康收购之后进行的首批重要投资之一。
曾经误判过趋势的夏普能否恢复以往的元气,摆脱自己的技术偏见,就要看接下来这场仗怎么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