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尽管薄膜发电的前景被不少企业和学界看好,但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到10%,市场想要做大,首先要把薄膜发电产业做起来,空有技术没有市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而汉能提出“搭建一个平台,打造一个生态”则是更为明智的实现路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不如众志成城,把产业链上所有人都团结起来,一起开疆辟土,突破重围,速度和效率都会事半功倍。况且,在国务院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汉能薄膜发电技术横跨新兴信息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六个领域,这场政策的东风来得很及时,能不能及时抓住,就要看汉能团队的执行能力了。
一种核心价值观。这次内部讲话上,李河君首次提出了汉能的核心价值观:“说到做到,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李河君说,他和他的团队“思考了很长时间”。
对于汉能而言,从组织、架构、人才、渠道、销售入手,从而全面转向市场化,并非一日之功。在提出这条核心价值观之前,“司训十八条”一直是汉能所有员工的行为准则,被印刷在每个员工随身佩戴的工卡上。“司训十八条是汉能文化的精髓,是汉能在金安桥建设时期形成的,强调的是从个人到组织的自我修炼。现在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客户需求,注重客户体验,非常需要用简单朴素的话,作为员工自己日常行为的指导思想。”在李河君看来,从“司训十八条”到核心价值观的转变,标志着汉能从卖方思维转向买方思维,客户导向重于自我修炼的全新开端。
“所以,要首先替用户着想。”李河君这样告诉他的员工,“按照这个核心原则,作为日常工作中做决策的指导思想,经常问问自己:你提供了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吗?你说到做到了吗?!”
七大战略。在李河君的规划里,品牌、人才、技术、产品、市场、渠道、财金是帮助汉能实现突破的七大战略,缺一不可,其中,市场的重要性又在品牌、产品和市场战略中再次被强调。
我们不妨再次梳理一下这个逻辑顺序:优秀的品牌、人才和技术会带来好的产品,而完善的渠道和财金策略则会帮助市场的进一步扩展。这一切,再次重申了把薄膜发电转变为市场优势的决心,目标从始至终都非常明确。
这份决心并非空穴来风。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汉能就将户用系统视为“蓝海市场”进行开拓,汉能薄膜发电的户用和商用系统的销售额增长了近3倍,已经初步建成了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在行业内已经遥遥领先。
薄膜自身轻、柔、薄的特性,注定了它的应用更加灵活和广泛,市场应用的想象空间更加广袤。这里仍然是一片蔚蓝的海洋,蕴藏着深不可测的奥秘,至今鲜有航船完成它的航行,而李河君正带领着他的汉能战舰向它发起挑战。
今年是汉能做薄膜发电的第七年,感情尚有七年之痒之说,但显然李河君对薄膜发电的感情要专一得多。薄膜发电是否能够如他所愿,成为“让中国领先一把”的契机?
毫无疑问,汉能的五年规划显示的是李河君再次挑战的决心,这位胸怀爱国情怀和实业报国理想的企业家,至今保留着对民族工业领先的执着,他曾被无数次击倒在地,却从未想要过放弃。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原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时写下的,李河君认为很适合用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汉能:“胜利在望,一切都将进入新的时代。”
乐观的人会期待未来,而悲观的人恐惧未来。毫无疑问,李河君属于前者。在他面前,一段全新的征程正在期待他的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