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国光伏这十年,纯粹就是一场“幸存者”的游戏。9月25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中,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揭示了天合光能在这场激烈的市场厮杀中活下来的关键:坚持与创新。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在央视《对话》栏目现场发言
自2006年1月1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十个春秋。这期间有高潮也有低谷。
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首次达到1088兆瓦,超过日本(920兆瓦)和欧洲(1062.8兆瓦),一跃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国.
2011年,形势喜人的光伏产业突降寒冬,因为产能过剩、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美国和欧盟先后发起针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占全球半壁江山的欧美光伏市场受到贸易壁垒影响以及行业内恶性的低价竞争,致使多晶硅价格骤跌,一夜蒸发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在业内成了“常态”。以至于当时众多光伏行业的企业家常常夜不能寐。因为一闭眼的工夫,硅片的价格可能又下跌了。
经过这一轮惨烈的“洗牌”,当时中国的光伏企业经历了一场倒闭、重组、转行的风潮,挺过来的企业只有十之二三,但是高纪凡的天合光能、瞿晓铧的阿特斯、朱共山的协鑫集团等却在激烈的市场厮杀中活了下来,躲过一个周期轮回,一步步走向世界、称霸全球。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在《对话》现场
高纪凡回忆:“实际上光伏产能过剩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已经形成了,2011年阶段性的产能过剩开始出现了。供过于求,价格急剧下跌。那个时候天合光能的仓库里库存将近30亿人民币。睡一晚上,第二天差不多就100万没了。一晚上,100万的价值就消耗了,当时整个行业持续八个季度的价格下跌,严重的亏损。”
高纪凡披露了天合光能破解当时产能过剩困境的”绝招“:用创新技术引领持续发展。在2014年日本举行全球太阳能赛车上获得第一名的,是一辆以世界纪录的高效电池做成的赛车,就是天合光能生产的。
“这是我们破解产能过剩的一个核心方法,就是我们用创新引领了后来的发展,而不是用规模。”产能过剩以后,天合光能就下定决心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过去的四年中间,天合光能的电池和组件转换效率13次创造了世界纪录。
为了应对光伏行业的起伏与市场变化,天合光能不但用自己的创新引领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行业的沉浮中矗立不倒,还整合其他公司技术水平低的产能。“我给他进行技术提升,通过创新来做整合,人家的产能为我所用。”
面对光伏行业未来的机遇与挑战,高纪凡信心百倍:“光伏现在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需要推动,实际上仍然有很多挑战。所以我们作为光伏行业的一个从业者,在这个时候应该说义无反顾,以最大的决心和信心去扫清所有的障碍,能够真正让太阳能变成未来能源里面一个最主要的部分,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