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区域垄断”的攻坚战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潮中,电力改革始终被认为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市场相对垄断和价格体系的固化,是其被诟病的主要原因。
许昌市一家工业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其平均电价在每千瓦时0.6元左右,与5年前电力需求高峰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近两年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一再回落,电力供应能力也出现冗余。“这种与市场脱节的价格机制企业难获利好。”
国家电网南阳供电公司马先生则坦言,电力改革,一直想解决降低价格和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下的产业体系两大问题。但十多年来推进速度始终缓慢。“如今市场不景气反倒是个窗口期,可以加快和加大电力综合改革的速度。”
也正因此,抓住当前供给侧改革的机遇,为实体经济转型降低成本,成为此次电价改革攻坚的主旋律。一位发改委人士称,此轮电力改革的主方向是创造条件让发电、售电两头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而政府通过核定和监管来管住中间环节的输配电价。通过改革电力市场格局和降低电价的同时,在优化结构上做文章,让社会和企业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打破之前的固有格局。
这种突破方式,刘启涛解读为一种攻坚。他表示,看起来降电价很简单,但是必须综合考虑很多复杂问题,这也是之前推进缓慢,如今也需要格外谨慎的原因。
“一个降电价,里面包含了发电、输配电、社会资本参与意愿等很多内容。”他称,目前发电端不仅仅是煤、油等传统化石发电,还有大量的风、光、水等新能源。后者目前发电成本依旧较高,简单降低发电端盈利,不利于新能源的发展。而从输配电环节来看,如何确立合理的输配电价格标准和核定办法,是一直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即便是电改的直接受益用户,目前居民、农业、工业和商用四大块的用电成本平衡方式,同样是一道非常复杂的“数学题”。
他表示,电力改革是一种深水探险,无更多的参考经验,价格垄断的打破必须小心谨慎。但前期改革已为当前推进提供了一定基础,随着社会资本参与度的提升和全国性电力交易的完善,电力改革会从电价改革开始,逐步推进到结构性改革上,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