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光热发电在电网中的定位,在初期是作为调峰电源还是侧重于成为一个发电电源的问题,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在初期光热发电还是要着眼于降低成本,推进产业化。虽然电网非常欢迎光热来调峰,但是过于追求它的调峰,其储热配置过高,很可能会影响光热在初期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应用。所以,光热在电网中的定位应充分考虑其不同的发展阶段。
按选定的技术路线,能否完全达到设计指标,从而实现稳定满负荷发电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对此,马重芳认为,只要坚持正确的技术路线,我们可以在核心技术上与国际同行竞争甚至实现超越。光热产业在中国肯定能够成功,每个肩负重任的光热人都应避免恶意竞争,要竞争也是合作竞争。
那么,“十三五”时期我国光热发电科技主要有哪些发展方向?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王志峰认为,一是低成本聚光器及高效率集热场技术、新的聚光曲面及跟踪方式。二是能够灵活启动的高参数光热发电技术。三是带有储热的光热发电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高温储热技术。四是与化学能转换和存储耦合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传热温差小、储热密度大以及释能温度高的化学传热储热等。
是否做好电价低于预期的准备?
自国家能源局推出1吉瓦示范电站建设任务申报工作10多个月以来,围绕上网扶持电价各方进行了长时间的博弈。业界看来,目前极有可能出台扶持上网电价会低于行业普遍期待的理想扶持电价。假若这一新情况出现,那么应如何推动光热产业稳步快速发展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在目前宏观经济不景气、财政资金吃紧、全社会用电量下滑,电力改革强调供电侧与用电侧市场竞争价格形成机制的氛围中,光热作为发电行业的后起之秀取得相对理想的扶持电价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更大的可能将得到一个与预期合理电价有差距的电价。”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级经济顾问杨俊表示,即使在新局面下,众筹股权建设光热电站模式仍具有促进项目落地的意义。
在建设站址确定,技术路线选定的情况下,影响电站经济性的因素主要是电站的初始投资和发电量指标。据记者了解,光热电站初始投资每增加10%,项目均化电价就要上升约9%。光热电站发电量每提高10%,均化电价下降约10%。“如果是低电价政策出台,就更要在控制和降低初始投资上下功夫,提高电站的经济效益。技术上应努力提高系统太阳能利用效率,外部上网条件上应争取实现全额收购,实现稳定满负荷发电。”杨俊告诉记者。
从长期看,项目建设的关键设备、材料价格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考虑到我国光热发电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目前行业尚需如争取优质光热发电企业实现发电全额收购等支持。
此外,杨俊表示,光热产业还需以下方面的支持。一是税收方面。希望光热能享受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同等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即企业所得税从普遍税率25%减为15%。在增值税上,争取光热发电技术跟风电和光伏发电一样,享受按标准税率17%即征即退50%的优惠。建设期抵扣额允许在运营期全额抵扣。二是积极争取地方在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土地补偿费方面的优惠政策,给项目松绑。三是争取当地政府的辅助项目配套扶持、财政补贴等,降低项目在输变电等辅助设施方面的成本支出。四是希望国产技术装备的使用宽容度能够放宽。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许继刚认为,国家的政策是保障,科研创新和产业化是动力,此外,我国光热产业还需以下两方面的助力。一是要加大标准的鞭策力度,标准化虽然需要成熟经验的总结,但是行业的发展还更需标准的引领和规范化。二是要有对工程的第三方的评估检测和验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