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清华大学某研究所发布报告称,2013年中国有36.6万人由于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这项数字怎么得出的,又怎么区分是因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而死,我表示十分怀疑,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下面,我就中国能源的路径选择讲几点意见。
独立VS合作
能源独立?想都不要想,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闭关锁国。今天,互联网已经将当今世界连成一体,时间和空间的区隔,在瞬间打破。假以时日,以地缘政治、种族文明为特征的界限将被打破,国家终将消失。
历史上曾有这样的先例,尼罗河的泛滥,让沿线的居民团结起来,唯有团结才能共同克服水灾。自然灾害,有时候是夺人生命的,有时候它又让本来敌对的种族,进行着本不可能发生的合作,从而保全了生存权。
这种自然形成的辩证关系,在今天的能源路径选择上,也会产生同样的弥合效应。
能源的路径,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国,乃至全球的一个思维方式问题。
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伟大的构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和种族冲突,将人类的资源枯竭、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问题摆放到了一个显眼的位置上来,并提出了终极的解决方案。
去化石能源VS多能互补
电能作为今天最高等级的新型能源,无论是与动力,或者信息,都具有较为完美的耦合性。因此,全社会正在进行电能替代的重大转变。
与一次能源相比,电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对它须臾不可或缺,尤其是信息发达的今天,电更被视为社会的最基本保障。
电来自于何处?在以前,民众并不关心,可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浮出水面,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至少在中国,大部分电都来自于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