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下午,第二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开展了以“太阳能热发电对电网的价值”为主题的专家面对面对话。对话主持人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伟胜。参加对话的嘉宾包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高虎、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许继刚、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魏进家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徐二树。
各位专家分别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和专业经验,围绕太阳能热发电与电网之间的关系向大会代表分享了真知灼见。
太阳能热发电是电网友好型的新能源发电技术
高虎副主任谈到国家已经提出2020和2030发展目标,十三五规划也基本上很快要颁布,可再生能源规划的战略体系到2020年、2030年如何才能满足国家战略规划的要求?他指出,从国家发展要求来看,到2030年全国将有约60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费量,以20%的占比计算,意味着将有12亿的非化石能源供应量,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如果其中的太阳能发电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太阳能热发电,它的出力可以像火力发电一样易于调控,那么到2030年这个战略目标就能够很好得以实现。
李琼慧所长指出,这两年大家对太阳能热发电在电网系统中的定位有很多不同的认识和研究。太阳能热发电目前处于发展的初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是不可避免的。国网能源研究院现在也在研究太阳能热发电在电网中的定位问题,是一开始就把它定位为一个调峰电源呢,还是一开始就侧重于作为一个发电的电源?李所长认为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成本还比较高,如果急于将太阳能热发电站定位为调峰电源,则要配备7个小时乃至10个小时的储热系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太阳能热发电的成本,而成本增高对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应用可能会有一些不利影响。所以在发展初期,太阳能热发电还是要着眼于降低成本,推进产业化。过于追求它的调峰,迎合电网的需求,提高蓄热配置可能会影响初期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应用。因此,建议太阳能热发电在电网的定位采取不同阶段划分,在初期作为电网友好型的发电技术,侧重于技术的应用,成本的下降;到了一定规模以后,随着技术提升,发电成本的下降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届时可以择时发电,在电价高的时候发电,可以充分体现能量的价值。
许继刚副院长在对话中提到,可再生能源因为间歇性的问题,与电网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友好。储能一直是可再生能源研发的重点。太阳能热发电因为有储热系统,可以持续稳定的发电,所以和电网的关系变的很友好。目前以熔融盐储热为代表的储能技术,从规模上、成本上、寿命上都已经达到了一定要求。储热和电网的关系锁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太阳能热发电厂和电网关系:太阳能热发电跟火电相比,比火电具有更好的性能,一是连续稳定性运行已经可以达到和燃煤同样的效果;另外从调节来讲,调节范围要好于燃煤技术。从启动来讲,燃煤电场冷态起动最快也要60分钟,但是太阳能热发电站最快热态启动只需要20分钟。太阳能热发电是比燃煤发电具有更好的运行稳定性和调节性能的技术。因此太阳能热发电站既可以作为电网的基本电站,也可以作为调峰电站,和电网关系特别友好。其储能规模要保证电站能够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稳定运行。储热时长和规模是由它对电网的发电时间和发电量来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