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激荡风云的时代,年轻的李河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全世界都在笑我”
传奇背后,是惊人的执着。从1994年到现在,李河君其实只坚守着干了一件事儿,就是清洁能源。
这条注定孤独的道路上,他数次身陷绝境,一度被当做孤注一掷的“疯子”。
2002年,一次赴云南的投资考察中,李河君在金沙江畔得知有上亿千瓦的水电资源有待开发。调研后,汉能与云南省签署协议,对金安桥水电站进行建设。
李河君曾回忆,水电行业投资规模大,资本回收周期长,尽管投入了上百个亿,但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任何经济效益。面对公司内部的反对声,他力排众议,坚持上马。
一家民营企业接单需举国之力才能完成的大项目,外界都觉得“李河君疯了”。
有人说,汉能此举是在想骗国家的项目。也有人认为他在炒项目,然后转手卖钱。当时相关部委主管能源的领导也说,汉能不可能建起水电站。
高峰时期每天要1000万元的投入,“像磨盘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为此,李河君选择将数年来效益好的优质电站悉数出售。面对这个“无底洞”,他不仅把汉能多年积攒下的老底全部投了进去,最后甚至向高管和家人借钱。
汉能人“一锹一锹铲土”时,中国金融和房地产正风生水起,一直有人劝李河君把项目卖掉,“去赚快钱、大钱”。但他拒绝了数个开出高价的收购者,并撂下狠话:“要努力到上帝出手相救”。
“当时的我似乎不是为了一个300万千瓦的电站而坚持,而是为某种信念而战斗了,这种信念也许就是清洁能源。”
2011年,历时8年金安桥水电站并网发电,被称作“中国民营企业的奇迹”。坊间相传——“一个疯子,带着一群傻子干出来的。”
或只有偏执如此,才能承受常人耗不起的煎熬。也只有偏执如此,才会将目光从稳赚不赔的水电生意,转向当时还充满不确定性的薄膜发电。
2006年,李河君还对很多投资光伏的企业家充满不解:光伏度电成本3块多,我们水电一毛多,这怎么干下去呢?
当光伏成本开始下降时,他看到了未来能源的大趋势。“通过三到四年的思考和观察,我明白,光伏是真正的大能源,是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的能源,可以把石化能源干掉的能源。”
李河君决定做光伏,而且要做比晶硅技术门槛更高的薄膜发电。业内外哗然,有人说他“做概念,玩虚的”。
他用行动回应。
他时常提起一个案例,在与某世界五百强企业购买设备时,该公司的高管拒绝了,后来,“那个大高个美国人被炒了”。2012年,在全球光伏遭遇低谷之际,汉能考察全世界700多家企业之后,最终选定了4个目标,并在两年内完成了4次重大并购。随着国家对光伏的重视,低调的李河君走向前台,还著书《中国领先一把》。
“我做金安桥的时候,全国都笑我,我做薄膜发电的时候,全世界都笑我。”他回忆道。
告别“首富”再上路
李河君推崇“念力说”:当你真心地深信不疑相信一件事,它就一定会实现。如今他将所有的念力,都集中薄膜发电之上。
“我有一个判断”是他的口头语。此话一出,往往意味着他将打开旁人看来略显枯燥、从头到尾都是薄膜发电的话匣子。他并不关注光伏之外的繁华世界,曾有李河君的朋友回忆,饭局上有人聊起黄晓明和Angelababy的婚礼,他楞了一下,瞪着眼睛:“黄晓明是谁?”
领先于时代的理念总会遭受质疑。几年前,他发表的言论“薄膜发电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未来。”惹来业内争议如潮,现在看来,李河君完胜。
李河君就这样在质疑声中笃定前行。
2015年2月,李河君跃然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的中国首富。12年间,他的身价从20亿变成了2000亿。他对是否成为中国首富并无特殊感觉,曾表示“挣钱是为了做大事”。但他自己也曾反思,是否“步子迈的过快了些”。
一年后李再次回首2015年5月20日发生的那场危机,他说,我感谢做空者,让我们反省和感恩,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让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机会,让我们更加坚持“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的梦想。
但在那时候,此前“只知道在山里做水电”李河君,并无经验面对舆论危机。谣言密布之际,他只能以沉默应对。
那是汉能史上艰难的一年,曾有人断言,汉能或将一蹶不振,毕竟在中国商业史上,上演过太多成王败寇,很多名字如流星般一闪而过。中国首富李河君,在很多人眼里或将成为过去时。
然而,他们忘记了,逆境不光只有失败一种结局,还有一个结局叫做逆势归来。比如一代“烟王”褚时健,出狱时已74岁,仍扎根的大山和土地,历时9年推出“褚橙”。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到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和褚时健类似,李河君同样具备近乎偏执的信心以及脚踏实地的坚韧。发布会当夜,他坦言:“感谢做空者,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经历了历练,更加坚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今他坦然面对这场危机,“另一个方面,被做空让汉能的知名度变得更高,间接地让薄膜发电被更多人知道”。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