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取向去产能
而与“十二五”不同,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首要政策取向是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十三五”前三年原则上不上新的煤炭、炼油项目,而煤电、煤化工的核准“冰冻期”则是前两年。同时明确提出放缓风电、光伏发展节奏,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在此之下,水电、核电成为补齐结构短板的新发力点,将超前规划、适度加大开工规模。
在传统能源过剩的同时,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新能源也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弃光、弃风问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弃风率达到15%,成为有史以来弃风最严重的年份,2016年一季度继续攀升至26%。而全国一季度弃光限电约19亿千瓦时,甘肃和新疆弃光率分别达到39%和52%,明显高于2015年底的31%和26%。
为此,“十三五”期将优先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稳步推进“三北”地区风电基地和光伏电站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后三年适度扩大建设规模。2020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5亿千瓦时左右,发电成本与煤电基本相当;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亿千瓦左右,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而核电则是以AP1000、CAP1400、华龙1号为主力堆型,积极推进沿海电站项目,同时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做好论证和厂址保护。此外,建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适时启动智能小型堆、商业快堆和核能供热、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等示范项目。2020年在运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新能源加强并网消纳
此外,传统能源过剩是老问题,新能源也面临“新”过剩。近期中国风能协会正在组织一场发布会,针对的是此前新疆、云南等地方限制新能源发电上网、要求新能源企业补贴火电企业做法。风能协会计划对这些地方政府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诉讼。
走法律渠道维权背后,暴露的依然是中央政策和地方执行上仍在出现分歧。“在能源消费增长放缓的情势下,彻底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的确太难了!”业界资深人士林伯强指出,国家提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到15%,现在占比约为12%,仍需要继续发展新能源,但是电力需求低迷、弃风弃光难解。
“今年一季度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弃光依然很高。”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表示,对于新能源在“十三五”期间的政策导向,主要是要解决电力调峰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将风电、和光伏的合理弃风率、弃光或设定在5%,超过这个合理区间的地区,原则上讲不安排新项目。
在3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关于下达2016年全国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中,安排了全国在今年的风电开发规模为3083万千瓦,装机规模较多的省份包括了河南、山东、湖南、贵州、云南和陕西。另外,考虑到2015年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含兵团)等省(区)弃风限电情况,2016年暂不安排新增项目建设规模,待上述省(区)弃风限电问题有效缓解后另行研究制定。值得关注的是,国家能源局在文件中也提到要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及时接入电网和所发电量的全额优先上网。
“对弃风率较高省份进行限制开发的做法是对的。”林伯强表示,三北地区弃风弃光率居高不下,对于企业和整个社会效益都是一种资源浪费,能够为此前“抢装”的新能源企业降温,促进企业的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