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薄膜发电技术推动供给侧改革
许多人持有这样的印象:中国光伏产业的春天还没有到来,中国的晶硅太阳能发电的产能就已经过剩了。
“2020年光伏发电规模目标已明确从之前的1亿千瓦上调50%到1.5亿千瓦。”在2015年10月13日召开的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董秀芬透露。
这样的一个光伏发电目标似乎也预示着,中国的光伏产业的春天正在过来。
事实上,大干快上的晶硅发电产能在中国存在着过剩现象,这也是造成金融机构对整个光伏产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技术的敏感性,金融机构向来是滞后的。
在麻省理工的《太阳能的未来》中谈到,在美国,光伏系统的非模块或平衡系统(BOS)成本占到太阳能地面电站价格的65%,在普通住宅使用的屋顶太阳能方面,BOS更是占到85%的成本。薄膜技术是在玻璃、塑料或金属等基底上沉积上一层或多层很薄的光伏材料,这种工艺可以减少系统的材料使用,降低制造支出。所以薄膜技术是太阳能实现成本大幅下降的最可能途径。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也是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领先的汉能集团,其领导人李河君创造性的提出了“移动能源 ”战略,其在2016年三月份谈到“供给侧改革时,说到在太阳能发电领域,薄膜发电的技术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太阳能无处不在,这也决定了太阳能发电具有移动性。薄膜发电以其轻柔薄及弱光性等特质,薄膜发电的芯片能够广泛地被用在电动汽车、无人机、手机、户外用品、航天器等领域,最终形成用电供电一体化的集成终端产品。”李河君这样表示。
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将颠覆电动车依赖充电桩方式,掀起行业风暴
作为移动能源的应用,汉能第一辆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曾在2015年10月北京的“双创周”上亮相,着实吸引了一下人们的眼球,连参加“双创周”的克强总理也驻足观看询问。
据悉,汉能集团将在2016年7月2号正式对外发布“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据悉投入巨额资金打造的该车主要依靠太阳能电力驱动,是可驾乘的“动态”实样车。可见,汉能的太阳能动力汽车已经不再停留在概念上。
在早前关于第一辆汉能太阳能汽车的描绘中,这款车的前舱盖、顶部以及尾部均大面积铺设太阳能电池,并且前舱盖可延伸拓展太阳能电池使用面积,最大有效面积达到6平方米,这款车每年依靠所获取的太阳能电力,能够满足城市一般家庭车辆年出行2万公里量的基本要求,但其车辆参数细节目前不得而知,值得期待。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0万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1000万辆。2014年中国销售新能源7.5万辆,较2013年增长3.2倍,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车市场。而太阳能全动力汽车的加入,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又是一个大大的提升。
“太阳能全动力汽车的推出,主要还是得益于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伴随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和商业化的量产,走进普通家庭并不遥远。”汉能控股主管汽车业务的副总裁高卫民介绍说。
据悉,目前,汉能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到17.3%,砷化镓(GaAs)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达到31.6%,均为全球第一,这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什么是核心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就是告诉你你也做不到的技术”汉能控股董事会主席李河君自己对核心技术的理解。随着大规模市场应用、技术工艺的提升优化和装备国产化,薄膜太阳能发电产品的成本将快速下降,其相随的光伏应用产品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和生活,才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