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远有2020年光伏平价上网大趋势,近有7月1日执行光伏上网电价新标准,我国光伏行业已然进入“后补贴时代”。“后补贴时代”,光伏企业的发展直指——“降本”、“增效”。
围绕“降本”、“增效”,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以光伏组件、逆变器企业最为明显,现实是,组件转换效率短时间内大幅提升比较困难,逆变器的效率提升也趋于缓慢,单纯的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效率来增加电站收益,就当前的光伏发电技术而言,仍有瓶颈需要突破。而固定光伏支架,这个昔日被认为“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技术转型为跟踪支架后,在提高光伏电站收益上开始显现优势。
光伏跟踪支架成功“上位”,得益于企业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带来的降本增效。本次,且以沉浸光伏支架多年的中信博为例,揭开光伏支架企业的降本增效路径。
升级换代 智能跟踪系统2.0“曲线”降本
光伏支架分为固定支架和跟踪支架两大类,前几年,固定式光伏支架因其价格低的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光伏市场。近两年,随着我国光伏平价上网政策的逐步推进,固定支架不再满足电站业主对高发电量、高收益的迫切需求,而智能跟踪系统这种提高发电效率最终降低度电成本的产品逐渐受追捧。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光伏跟踪系统的市场装机规模经统计为8.8GW。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跟踪支架招标额达到1.2GW。
自2009年成立以来,中信博已经走过了7年,而这7年,中信博也见证了跟踪支架从无到有,从不被用户认可到逐渐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信博的智能跟踪支架系统也从1.0升级为2.0。
中信博董事长蔡浩
中信博董事长蔡浩认为,光伏电价下调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光伏跟踪系统也从原来的“锦上添花”演变到现在的“雪中送炭”。“之前电站业主对于采用跟踪来提高收益不是很紧迫,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如果不采用跟踪系统很难保证收益率,这个现象在国外国内已经很明显:跟踪系统在美国大型地面电站已拥有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印度市场由于后发优势,跟踪系统的应用普及程度已经超过中国。2016年,预计国内的跟踪支架需求是在1.5GW以上。截止到目前,中信博智能跟踪系统全球业绩已突破600MW,其中海外400MW,这也可作为跟踪系统需求爆发的一个佐证。”
高成本是跟踪系统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提及跟踪支架系统高成本的问题,蔡浩表示,“虽然跟踪支架的高价格为业主带来了成本压力,但这种高成本是相对而言的,按照他的测算,跟踪支架相对成本增加并不大,所带来的发电量更高。如果光伏电站成本按8元/W来算,固定支架占系统成本4%左右,平单轴跟踪支架大概会提高系统成本6%-10%,但是却能使发电量提高10%--20%,进一步降低了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如果要降低跟踪系统的绝对成本,就要靠市场规模的扩大,用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中信博在国内已经率先进行规模化生产,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据蔡浩介绍,随着我国光伏发电市场重心逐渐转移到中东部地区,平地越来越少,应用环境复杂了许多,传统的第一代跟踪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中信博的智能跟踪2.0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中信博的全地形跟踪系统,可以做到随坡就势,东西向、南北向都能适应25度以下的坡度,以适应地势复杂的地理环境,并能应对一定的地基沉降达200mm,这在许多矿区“领跑者”项目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针对南方大量的农光、渔光应用,中信博的智能跟踪2.0还能充分地满足业主方开发农业、渔业的特殊要求,使农作物受光均匀,利于生长,对光伏农业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