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媒体和阳光电源创始人曹仁贤谈起过去的人与事,最让他动容的还是那些在同行中来来去去的“老朋友”:
“这么多年走过来,我们这么多老相识的企业一个接一个死去,这是我难以接受的。从尚德、到赛维、超日,再到英利的危机,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非常努力,为人处事也非常好,它们曾经非常健康,但走到今天都撑不住了。对此我感到很痛心,这到底是怎么了?”
时过境迁,再回头看,一些企业的成长基因与兴衰走向,往往取决于创始人及管理层的心智与抉择:是选择专注还是多元?是选择跨越发展还是稳扎稳打?是选择实业为基还是资本为基?是选择诚恳务实还是极力夸大宣传?是以即期利益还是以长期发展为重?
那些彼时看似“一念之差”的微妙抉择,后来导致的运途差异却是如此的天壤之别。
以十年未周期,熙熙攘攘中,阳光电源成为老牌光伏企业中唯一一个持续多年都实现盈利的企业。
凭什么?曹仁贤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只努力做好一件事”——以“匠人”般的虔诚挡住外面各种诱惑,通过不断打磨逆变器系列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不盲目求大,不把别人杀死,做好自己的事”。
也就在这19年里,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从早期的90%提升到目前的99%,价格从每瓦十几元降至0.3元,解决了低电压穿越、SVG、PID主动防护、拉弧检测保护等问题,这些行业的里程碑式的进步,绝大多数都出自阳光电源。
产业进化的背后,是逆变器行业标准和门槛的不断提高。时过境迁,光伏逆变器再也不是没有行业经验的人随便投资几百万就可以坐收渔利,一些跟不上市场进化的逆变器厂商要么主动离场,要么在血拼中迅速消亡。
看看这组数据:2012年上海SNEC展会上,逆变器相关厂家多达439家;到了2013年则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还出现在国内光伏逆变器采购招标的企业已仅有40家左右,而活跃在50%以上的国内招标项目的企业则已屈指可数。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在逆变器乃至整个光伏行业,仅以资本和抄袭挣快钱的时代已渐行渐远。
如你所知,为了专注地把产品本身做到极致,曹仁贤曾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不少盈利的业务;而在其核心业务受到猛烈冲击的时候又能咬牙坚持。所谓“船小好调头”,但当你的企业成为业内第一后,要调头就没那么容易。
由是,阳光电源这几年一直做三年滚动目标和计划,用科技工具辅助,对行业初步预测和判断,“哪些坚决不做,哪些业务加强,哪些有困难要坚持住。”
喧嚣时保持静气,承压时笃信“手艺”——这样的“匠人”气质与文化,让像阳光电源这样在过往某个阶段看来过于稳健、甚至在宣传上稍显“刻板”的企业,在日渐规范的市场里却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犹如巨石压顶也无法阻挡的成长力量。
除了出货量上稳居全球第一,阳光电源的财报还显示,其在2015年度实现营收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79%;净利润为4.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04%。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为向华夏能源网记者分析,上涨原因在于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主导产品性价比、质量、品牌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使得公司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得以快速提高。另外,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按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使整体主营业务的业绩得以提升。赵为还介绍,在海外市场,东南亚、北美、欧洲三个市场去年取得较大突破。
下一页>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