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天威申请破产,另一方面,英利绿色能源的光景也是异常艰难,2009年起,公司的资金链面临较大压力,财务状况逐年恶化。英利自2011年开始出现了亏损,并连亏五年,亏损金额最低也超过了2亿美元。最新公布的英利2015全年财报的数据显示,英利2015年净亏损为56.005亿人民币(8.646亿美元),ADS净亏损为308.1人民币(47.6美元)。另一方面,英利也面临着巨额债务问题,2015年三季度的财报显示,英利的流动负债高达184亿元人民币,流动资产仅为110.89亿元,货币资金更是只有区区16.05亿元。为了偿债,截至2015年6月底,英利已将26.19亿元资产用于抵质押以取得银行贷款。从2015年4月起,英利先后发生了四起债券违约,违约总额超过37亿元。
天威英利深陷债务危机的窘境折射出了“英利系”如今的现状,仅就债务问题这个方面来说,英利未来几年内的压力有增无减。有业内人士表示:能否化解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决定英利存亡的关键,而2015-2016年是整个“英利系”债务集中到期的高峰期,未来可获得的银行流动资金支持有限,其寄希望于加快变现资产以偿付到期债务。从整体看,控股股东自身亦债务负担极重,偿债压力很大,其外部支持对公司无增信作用。从现阶段看,已多次不能到期偿付债务的英利公司,其账面资金规模维持正常业务运转亦有难度,若要保障债务的正常周转,将对公司运营资金以及经营获现能力提出更大挑战。不过,与子公司天威英利不同,英利本身已有较大规模的资产用于抵质押以取得银行贷款,后续可用于融资的资产规模有限。更糟糕的是,天威英利违约之后,将影响外部资金提供方对整个“英利系”的态度,公司未来从银行渠道获得新增贷款的难度较大。
获得援手?未有定论
保定天威破产避世,英利就成为天威英利的唯一希望。同样债务缠身,英利又该何去何处呢?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身处困局的英利似乎是迎来了一丝曙光。2016年1月20日,有消息称,有关方面已经着手组织各方开展英利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而重组方案还上报国务院。英利方面也确认这个方面的情况,并表示:“英利破产重整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其后包括信达资产在内的多家企业纷纷被传将接手英利。
英利的重组工作也获得来自政府、银行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有消息称,今年一季度,英利获得33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用于资产重组,其中,国开行给英利贷款25亿元,剩余部分由其所在的地方政府解决。有分析人士称英利目前大部分的困境与其资本结构有关,而与其核心业务无关。如上述贷款属实,新这笔贷款很有可能会用於帮助英利以成本较低贷款取代之前的旧债,进而有效的帮助公司摆脱目前的债务困境。此外,作为救助的一部分,英利可能会将重点放在光伏业务上。
业界都在翘首以盼,希望英利能够摆脱困境、重获新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关于英利的重组事宜又趋于沉寂。业内认为,目前,关于英利重组的谈判其核心在于重组价格以及债务问题的处理,由于牵涉甚广,这一问题有可能出现多方拉锯、僵持不下的局面。虽然之前不时传出利好消息,但是目前关于英利的重组尚未有新一步的进展以及确切的信息,反倒是其控股的天威英利的票据违约事件又让英利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想见,尽快地完成重组无疑是英利目前的头等要务。受此影响,英利能够分出多少精力、财力帮助天威英利脱困尚存疑问,有业内人士坦言:此次票据违约恐将成为压倒天威英利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