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时谈到,在“十三五”期间,预计平均每年我国光伏工程的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每年也将达到1500亿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每年3000亿元。预计在10年左右,光伏发电就可以具备全面与煤电竞争的能力。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魏宝振指出,“渔光一体”是利用水产养殖集中地区丰富的池塘水面资源,来开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一种创新模式,充分运用新能源产业、高效渔业与休闲旅游产业的集成优势,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收益,走出了一条“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新能源集约化发展和高效水产产业化发展之路,将对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农民增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国家现代农业光伏产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执行主席孙耀杰教授在谈到“渔光一体”时指出,这种创新模式将直接降低水产养殖成本,保障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针对增氧机、饲料投饵机等养殖设备的机械耗电,用水上的光伏发电,可有效减少这部分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该模式还改变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实现大水面的规模化养殖,借助智能化、物联网等等技术,有效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因此,发展这种模式是新型工业与现代设施农业的完美结合,不但实现了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更充分践行了习总书记所倡导的“创新、协调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渔光一体”模式协同效应:1+1>2
记者注意到,“渔光一体”模式所产生的1加1大于2的协同效应,和常规养殖或一般电站相比,鱼塘的综合效益大大提升。虽然初期投入会稍高一些,但后期的运维成本并不高,而且无人化值守还可能使成本进一步下降。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江苏如东“渔光一体”示范基地为例,该项目占地面积2720亩,目前开发的第一期共500亩,养殖面积364亩,分为1个蓄水沉淀池、3个养殖池、1个人工湿地,共安装光伏组件40656块。一期建设的10兆瓦光伏电站投入1.1亿元,每年的发电约为1300万度,二期2720亩建成后共计80兆瓦,预计总投入6.5亿元。光照较好时,日发电量能达到7.8万度,一期工程已经累计发电380万度,除去自用电,95%的电能都输送到国家电网的线路上。
同样,我们从目前已并网发电的江苏射阳“渔光一体”示范项目来看,该项目首年每亩发电收入6万余元,利润4–5万元,每亩养鱼收入0.7—1.5万元,利润2.5–4千元。综合计算,每亩“渔光一体”池塘年利润可达4–6万元。
此外,“渔光一体”还有效突破了以往只能收取池塘租金的模式,每亩将为政府贡献税收4000–6000元,提高收益4–6倍,与常规养殖相比,“养殖+发电”的综合效益将提高数倍以上,对于拉动农村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信随着“渔光一体”模式的在我国的快速复制、推广,在加速我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必将大大加快我国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并为实现我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的庄严承诺作出积极贡献,也一定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白云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