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合肥出发一路向南,由环巢湖大道进入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罗家疃村,远远就能看见村民屋顶上连片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由于村里不少农户用上了光伏电站,使得这个原本普通的小村庄在当地出了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原来家里烧煤,每月买煤球要花50多元,现在烧水、做饭全改成了用电,仅这一块就节省不少开销,多发的电还可以卖给电力公司。”说起自家的光伏电站,村民宜正华笑得合不拢嘴。如今,在宜正华家煮饭用电饭锅,炒菜用电磁炉,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过去灰头土脸的农家小屋变得时尚光洁,这在以前都不敢想。
为进一步拓展光伏应用新领域,充分挖掘农村地区面积广、光照好、农户多、屋顶面积大的资源优势,2013年6月,合肥市率先在罗家疃村选择5户贫困家庭试点,户均建设规模近3千瓦的小型户用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产权和发电收益全部归贫困农户所有,由此走出一条光伏产业发展与农村扶贫相互促进的精准扶贫新路。
记者了解到,自合肥首批100户“光伏下乡”扶贫工程家庭电站建成发电以来,每户贫困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均发电约3300千瓦时,根据国家和合肥市促进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按光伏电站25年使用寿命计算,25年总收益约6.5万元,扣除成本2.7万元,户均增收3.8万元。
“以前扶贫就是送猪、送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如今政府出资安装一个光伏电站,可以使一个农户持续25年获取收益,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具备明显的造血功能。”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万长青表示,更重要的是,光伏扶贫的实施和推广,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并进一步增强光伏产业逆势上扬、弯道超越的信心和活力。
以合肥地区为例,当地目前有2.3万个自然村、125.5万农户,其中贫困户约8.5万户,通过示范带动,如果按照50%的农户和70%的贫困户计算,户均建设3千瓦家庭光伏电站,仅合肥市就需要193.35万千瓦光伏板、64.45万台逆变器。放眼全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大推动作用。
“光伏扶贫”无疑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不过目前该项目多为政府补贴,光伏电站要想在农村市场遍地开花还存在不小困难。
“目前在农村的非贫困人口中推广分布式光伏,近3万元的初始投资对于很多农民来说还是很大的一笔支出。加之屋顶基础条件参差不齐,设计、安装难度大,而且农村市场较为分散,个体量小,光伏电站后期维护所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农村市场快速启动还有难度。”阳光电源(22.470, -0.33, -1.45%)股份有限公司电站事业部市场总监李琛认为,要实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在推广、融资模式以及收益保障等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