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作为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地的甘肃,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高达1862万千瓦,装机位居全国第三。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电网安全、调峰调频和电量消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全球能源互联网逐渐为各方所接受的当下,甘肃新能源发展会不会取得新的破题思路?近日,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明。
记者:目前甘肃新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您认为有哪些?
李明:首先是并网消纳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电源装机年均增长率18.15%(其中新能源年均增长率62.87%),是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的2.34倍。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的同时,省内用电量增速放缓,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富余电力在甘肃乃至西北电网都难以消纳。已建成的西北至华中特高压外送通道在甘肃没有落点且分电比例较低,在建的特高压外送项目核准相对滞后,电网外送能力没有明显改善,加之有关新能源消纳政策缺失,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严重,弃风弃光不断加剧。
其次,调峰调频能力不足。在中国政府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激励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甘肃新能源装机增速过快,开发规模远超当地承载能力,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严重不足。目前,仅新能源并网容量就高达省内统调最大负荷的1.37倍,系统调峰能力缺口约450万千瓦,甘肃电网调峰十分困难。
最后,电网安全风险大。酒泉地区新能源场站数量多,新能源占当地装机比例高达72%,发电出力间歇性、波动性大,运行控制难度大。河西地区位于电网末端,本地缺乏强电源支撑,无功电压控制十分困难。随着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攀升,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不断增大。
记者:甘肃电力在破解当前新能源发展困局方面都做了哪些尝试?
李明:为应对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甘肃电力先后建成2个甘肃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开展了包括2项国家“863”、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攻关,在新能源发电设备检测和运行监测、功率预测、集群控制、调度运行和送出消纳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有效提高了河西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接纳新能源的能力;攻克间歇式电源集群协调控制、风电场功率精确预测等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风电场的调节性和可控性,提高新能源发电能力约6%;通过新能源替代自备电厂发电和点对点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发电量11.4%。但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影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5年全省弃风率达39%,弃光率达31%,严重制约了新能源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