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成本高和渠道单一、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收益风险无法控制等难题一直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桎梏,使得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投资人普遍持谨慎态度。据了解,针对行业痛点编制的“光伏发电站评价规范”已相对成熟,在经过更大范围研讨和修改后,有望在近期正式发布实施。
针对行业痛点“光伏发电站评价规范”即将发布
自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回暖以来,不断攀升的装机量和融资难问题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融资成本高和渠道单一、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收益风险无法控制等难题一直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桎梏,使得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投资人普遍持谨慎态度。
据了解,针对行业痛点编制的“光伏发电站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相对成熟,在经过更大范围研讨和修改后,有望在近期正式发布实施。全程组织与参与该规范编制的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规范实施后,将填补我国光伏电站在评级方法、技术水平评估、在线数据监管等方面的空白,打通光伏电站资产评估与融资交易的闭环。
项目建设“差钱”融资缺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光伏装机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初步拟定1.5亿千瓦的“十三五”装机目标之后,光伏行业急需更多的资本进入。据《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5》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光伏融资总额为1347亿美元,我国以895亿美元居于全球首位。其中光伏产业贡献巨大,占新能源产业融资的48.3%。
“光伏产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增长却远远落后于融资需求的增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主管彭澎表示,我国的银行基本不给光伏项目本身作为抵押贷款,只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或者国开行那样的政策性银行会做相关的贷款,但是基准利率比较高。
据了解,同样建一座光伏电站,欧美国家的融资利率在3%以下,而我国则高达8%甚至10%。
对此,业内专家和行业协会一直在呼吁,有必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稳固的电站评级和质量评价体系。同时,借助技术手段,建立全过程数据监测平台,有效控制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