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昨天开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这是“十三五”江苏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重中之重”。供给侧怎么改、改什么,多位委员建言献策。
“两难”并存,结构性改革等不起
过去五年,江苏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突破,初步形成“三二一”现代产业结构,但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分析经济运行质态,供给和需求是两个重要维度,以往关注的焦点都在需求侧,内需足不足、外需振不振。随着经济发展向高端迈进,以往低水平供需平衡的体系被打破,高水平供需平衡的体系又尚未形成,究其原因,供给体系出了问题。
“供给体系怎么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真切体会到。”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姚东明委员分析说,大到高端装备,小到轻工产品,很多国内品牌产品的质量与国外品牌产品还是有一定差距,导致大量消费外流。一边是中低端产品过剩,一边是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这个“两难”局面在全国普遍存在,江苏也有所表现。前不久,南京一家企业在夫子庙水游城设立了一家进口商品展销店,主打新奇巧的轻工消费品,时尚感、设计感非常强,受到消费者青睐。
“‘十三五’期间,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将更加显性化,增长动力转换将迎来关键阶段,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出现滑坡。”列席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认为,江苏正处在一个“集中承压期”和“重要窗口期”,“双期”并存的特殊阶段,必须将全部精力集中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上来,必须创造新供给,精准满足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