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者人人畅谈“情怀”的年代,遇到个不文艺,只顾埋头签合同的70后老板新人,着实让人有些“风中凌乱”。
本来,记者想和他聊梦想,但此人似乎有些“不解风情”,对花边故事一语带过,一直滔滔不绝地讲行业,讲模式,讲团队,讲未来……以及,安排助手落实合同细节。中间,他还频繁地接入投资人、顾问、合作方的各种电话。
电阳国际创始人林玉说,风来了,抢占先机,才能事半功倍。这让记者想起雷军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顺势而为,看起来不够有情怀,但可能,就是成功的真谛。
先行先试大胆“吃螃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南唐冯延巳的名句,出自词《谒金门˙风乍起》,因一个“皱”字被后世传诵千年。
一千多年后,坐在北京朝阳大悦公寓的林玉,恰巧也是因被“风”狠狠地“皱”了一把才辞职创立了自己的新公司。不过,吹他的“风”是“能源互联网”的新风。
与其他很多从媒体出走的编辑记者不同,人到中年的林玉,离职不是因为职业焦虑,而是看到了能源互联网的市场趋势和潜力。
此前,林玉曾负责过一个名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活动。这个活动从筹备开始,前前后后长达两年多,随着活动的一步步推进,全社会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报道和研究高潮让林玉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当时就觉得,在中国,能源互联网虽然还是新生事物,但是大势所趋,未来必定是级数式增长。”他坦言,这样的判断,是受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活动主角——美国著名趋势学家里夫金先生的启发。
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有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互联网对能源行业带来的冲击。未来,电力生产、配送和利用将从传统的集中式转变为智能化、分散式。数以亿计的人将在自家屋顶、田间地头生产出绿色能源,并在能源互联网上相互交易。
这个市场有多大?有预测分析,未来10年可能达到20万亿元级别的产业规模。
“这样的体量激励我去做了大量调研。结果是,发展新能源,发展基于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新的能源体系,包括基于互联网的新能源体系,方向已经十分明确,可技术、市场、投资模式、商业模式等都充满不确定性。”林玉说。
但,他想“吃螃蟹”,这个信念就此种下了。至于后来,他是经什么高人指点,让那些不确定性都找到了突破口和解决办法,我们不知。我们只知,后来的后来,即2014年12月24日,圣诞前夕,林玉的新公司成立了。起名“电阳国际”。
当《经济参考报》记者追问为什么叫这个名时,他答:直白,简明,有电、有阳光,听起来就清洁环保。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电阳国际已经有近20份合作合同正式生效,合作方包括华为、葛洲坝、人保财险、德国莱茵TUV、乐叶光伏、中洋美伊、微众传媒、广州花都区、河北围场等等。另外,公司还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讨会,讨论行业发展。
因此,林玉很忙,他的“朋友圈”就是现实中的合作人和客户。可喜的是,他的公司虽然创立才一年,但“有业务,一切都值得”,他说。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烦恼。比如,一波波投资人、顾问上门拜访,有的极其不靠谱;比如,大量招兵买马却难遇良驹;比如,员工越来越多,却还没有规范的章程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