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7月中旬增持3亿股淡仓后,聚光灯下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再次大幅减持了该公司25亿股好仓。
香港联交所披露信息显示,李河君已于12月21日减持了汉能薄膜25亿股好仓,好仓持股比例由80.75%降至74.75%,减幅达6%。交易价格为0.18元人民币,仅为停牌前股价3.91港元的5.5%。
“好仓”、“淡仓”均为香港股市的特有称谓。好仓即看好后市,计划长期持有,淡仓则看空后市,准备卖出。但值得注意的是,好仓持股数并不等于直接持股数,其中还可能包含权证等各类衍生工具。
汉能集团在今年3月18日发布公开声明,该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共持有汉能薄膜约73.1%的股份,并未违反港交所对公众持股必须不少于25%的相关规定。
此次李河君减持25亿股好仓,汉能薄膜并未发布公告解释具体情况。彭博报道称,李河君已出售25亿股股票。尽管汉能薄膜已处于停牌阶段,但大股东依然可以通过场外交易进行股权转让。
汉能薄膜相关人士却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这一说法“过于武断”。其表示,好仓的减少并不必然等于出售股份,可能只是在衍生工具部分进行了操作。但具体情况如何,其表示“还在核实中”。
香港证券专业协会委员温天纳亦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按照港交所的有关信披规定,上市公司股东的持股比例变动超过1%便需要对外公布。但此次李河君减持操作已过去一周,汉能薄膜仍未发布相关公告,“可能的确不属于直接出售股票,而是在权证等衍生工具方面做了安排。”
今年5月20日,汉能薄膜股价突然暴跌46.95%,随后短暂停牌。5月28日,香港证监会(SFC)发表声明称,已就汉能薄膜的事务进行调查。7月15日,港交所公告称,接到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指令,于当天对汉能薄膜采取强制停牌措施。
股价暴跌,令汉能薄膜的市值瞬间蒸发了1443亿港元(约合1207.79亿元人民币),而李河君近2000亿元人民币的身家亦缩水一半,新晋“首富”宝座拱手让人。
迄今为止,汉能薄膜股票已停牌七个多月,香港证监会对其调查依然未有新进展公开。但这家深陷泥潭的“明星公司”正在向外传达出“自救”信号,其实际控制人李河君在资本市场上的举动也备受关注。
香港《明报》引用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数据称,就在香港证监会7月15日对汉能薄膜实施强制停牌当天,李河君申报了一笔涉及6941.2万股、相当于市值约2.7亿港元(约合2.26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债券清零,估计是与汉能薄膜协商提早中止所致。
可转换债券,在香港被称为“可换股债券”,不仅是一种债券,同时也附加了一份期权,即持有人可在规定期限内将该债券转换成指定公司的股票。
汉能薄膜2014年报显示,李河君共持有汉能薄膜2.2亿股购股权,其中6941.2万股的行使期限为2015年12月15日,另外约1.5亿股的行使期限为2017年12月30日。换言之,李河君在行权期限到来前五个月,提前放弃换股。
温天纳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李河君放弃换股的真正原因或与押股借贷有关。作为投资者的贷款方式之一,将持有的股票作为质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资金。
《明报》亦援引一位分析人士的说法称,有可能是汉能薄膜长期停牌之下,有借贷方要求李河君进一步提供抵押股份,以尽量降低所承受风险。
在放弃换股的两天前,即7月13日,李河君还通过旗下公司汉能太阳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增持3亿股淡仓。至此,其淡仓股份由32.2亿股增至35.2亿股,持仓量达8.43%。
早在两年前,汉能薄膜就已上演了股价暴跌而停牌的戏码,当时便已涉及押股借贷。2013年11月20日,汉能薄膜(彼时公司名称为汉能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太阳能)放量跌停,被迫于当天上午11时39分起暂停买卖。
直到一个多月后的12月31日,汉能太阳能终于承认,控股股东汉能控股集团将其持有的174.9亿股汉能太阳能股票中的51亿股抵押给了四家金融公司,并借此获得5.2亿港元(约合4.35亿元人民币)贷款,其中的3.45亿港元(约合2.89亿元人民币),在当年6-11月被汉能控股集团用以增持股份。
汉能薄膜的融资情况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且被曝频繁进行高息短期融资。10月14日,因受汉能薄膜牵扯而推迟登陆港股的锦州银行,重新向香港证监会递交招股说明书。其中显示,锦州银行与汉能薄膜资金关系涉及资金规模共计94.61亿元,风险敞口27.7亿元。
眼下,汉能薄膜还正面临一场因拖欠房租170万港元(约合142.29万元人民币)而惹来的官司纠纷,而这也再度被指暴露了汉能薄膜及其母公司汉能控股集团现金流的紧张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