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5-11-16 08:37:07
来源:新能在线
一、衰减率(PID效应)
晶硅衰减率不可逆转,技术上由于过剩电荷引发并联电阻和开路电压发生“故障”,导致发电功率下降,称之为PID,而CIGS薄膜电池技术上不存在PID现象。
二、背板脱落
晶硅产品是靠EVA封装支撑电池片,在风吹日晒、风沙雪雨环境下很容易脱落造成电池组件发电失灵,而CIGS是双玻璃机构,抗风雪风沙日晒能力强,电池失效的风险几乎可控。
三、焊点火灾风险
每块晶硅电池组件大约有300个焊点,几乎是靠人工手动焊接,每个焊接点都有引发火灾的可能性。CIGS只在接线盒处有2-4个焊点,而且是用机器人操作连接。这对产品降低风险意义重大,避免赔付的经济损失。
上述理由说明,光伏产业技术薄膜化既是产业升级必然趋势,也是技术创新发展,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的必然选择。高技术产业如果没有不断的创新技术支撑,不能称之为高科技产业。在光伏产业更有突出体现。
第二,协调与规模化之间的关系。 光伏产业归根结底是能源概念,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产业规模才能体现出它的经济效益性。目前国内晶硅产能规模大概在30GW左右,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如果不把非晶硅基薄膜计算在内,国内的薄膜产品在光伏市场上几乎是零。日本CIS薄膜电池现已累计产能达到3GW,美国碲化镉薄膜电池累计已达到10GW。日本和美国也就是在过去五年里发展起来的高效薄膜产业。而我们过去五年里在太阳能新技术产业化上几乎交了白卷。我们虽然是光伏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究其原因还是技术创新力度不够,正如工信部今年七月发布的预警那样,晶硅产品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一旦新技术出现将会打破现有的产业格局,洗牌重来。
我们所处的是科技发展更新时代,新技术淘汰旧技术是必然规律。如果我们把薄膜技术,产业规模定位在GW级别,投资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样才可能和晶硅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和国际上科技产业共同进步。这需要国家层面以较大的资金投入,实施建设未来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和布局国家重大实验室规划。用国家投入这种方式将会改变我国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被动局面。这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上已明确指出将要实施的两个重大。
最近有报道中建材旗下凯盛集团携巨资100亿进入CIGS薄膜电池产业界,我们欣喜看到中建材转型到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央企向全国央企做了一个示范导向,选择了未来绿色发展立足点,符合党中央“十三五”绿色发展精神。
相关阅读
十三五
光伏技术
新兴产业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