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每个高度的型号需要三个组件,前面有一些基础的项,同时它后面分为两个序列,A序列对一个组件进行测试,后面这个B序列对两个组件进行测试。具体的评价原则是我们针对于组件的效率进行了这样一个三个等级的划分。第一级呢,相对来讲就是最好的最优的,第二级是目前国家提出的这样指标要求。第三级是网络公信度的要求。
为了这次会议,我们总结了当前我们第一批的检测认证的动态。目前已经完成的测试的产品,已经有八个产品的型号。能够达到一级的只有两个,达到单晶一级的只有两个型号。达到单晶二级和多晶二级的是五个型号。刚才是说对于五个测试条件下的这样一个评价,因为现在这个数据积累并不是特别全,我们现在评定的原则是基于它的STC下。当然我们最终是第一批的所有那些数据出来之后,会做一个加强效果。因为只有这样加强的一个效果,才更具有这样一个现实意义。
谈到光伏背板的领跑者,它的前身实际上来源于我们在前两天推出的一个TP的背板材料认证。当时我们对背板材料的四个应用的环境的项目进行了评级,包括UV、湿热、热循环、湿度。当时我们最终的一个评级发现,只有UV和湿热才会有产品这样的性能,能够体现差异化。
热循环和湿热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得很明确,当时只有一半性能,因为它是特殊的设计,所以它的性能体现得相对来说不太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发现也是和相关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上一致的。研究结果发现就是背板材料老化,实际上是UV和湿热组合的一个影响是相关的。
光伏逆变器有什么要求呢?它主要涵盖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逆变器的加权效率。比如说,它在特定环境下的低温、高温、湿热、振动、中心五项进行测试,模拟的就是这种环境下的产品特性。
具体的,我们在做环境测试的时候,因为我们是给出了ABCDEF六个这样的协会标准。当前的第一批结果,我们已经完成了14个型号逆变器的测试,有3个型号会达到98.4%这样一个成绩。那两个型号是能够产生这样一个效率,就是完成这样一个包括A轮、B轮的测试。目前计划的下一步具体方向,我们正在探讨关于双玻组件,双玻组件确实是比较热的,还有这样一个聚光光伏系统的性能说明评价,以及实际发电量的评估。其实安装商在国外的话做得比较普遍,也有相关比较完善评价制度。
最新动态的话,像目前我们在组件户外实证方面的一个成果,我们编制完它的光伏组件户外实证的实验要求。这个实验要求主要针对于在长期的实际应用环境下,来评估组件的功率衰减,以及它的一个功率的稳定性。
目前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我们也是围绕投资去做组件的工作,最终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依据,最终落实相关的一些保险。目前在和制造商合作推出这样一个金融服务。最终我们希望通过加紧做测试,为制造商提供相关的一些资讯。